当前位置:首页 » 挂机装备 » 中国地质装备

中国地质装备

发布时间: 2021-03-10 12:42:52

❶ 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组织结构与制度框架

为了实现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目标,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基础条件:一是设计系统的、能体现提高地质技术装备效率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健全的不同层次的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的机构,配备相关人员。见图7-5。

图7-5 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基础条件示意图

一、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组织结构框架

1.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组织结构分析

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的4个层次,即: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装备使用者(含地质技术装备托管单位),其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见图7-6。

国土资源部主要负责装备管理政策、办法的审定,装备规划、计划、预算的申报与下达等全局性的宏观管理。中国地质调查局是组织实施装备管理的主要机构,负责制定局地质装备管理制度、编制计划和预算建议、组织实施、信息管理、统计分析、监督考查,具体负责局管设备集中采购、审批报废、调配等。局属单位负有向上申报计划、装备维护管理、地质技术装备信息管理、清查装备、组织分散采购等主要职责;对装备的使用情况负有直接责任,对装备的配给提出建议。装备使用者负有装备合理使用、维修、保养、向上级汇报装备情况的直接责任,接受上级单位对装备管理情况的检查。装备使用者是有具体控制权的使用主体。

2.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组织框架建议

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的组织结构,从管理主体上分为上述4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和第四个层次,分别是总量管理和具体操作使用管理,而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则承担了大量的过程管理,其管理内容既全面又重要,既要管理实物形态,又要管理价值形态;既要搞好静态管理(合理配置),又要搞好动态管理(设备状态);既要管理技术装备本身,又要保证生产需要。所以,这两个管理主体,必须在内部建立装备管理组织机构体系,落实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的职责。

当前,在局机关及局属单位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装备管理的组织机构体系见图7-7。局机关有专门的装备管理部门,财务部承担了部分价值管理的职能。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27家单位有33%建立了专门的装备管理机构,52%的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将装备管理机构挂靠在其他机构并设立装备管理岗位,15%的单位组成的装备管理领导小组或管理委员会等临时性组织,指导“野战军”装备的采购和装备全面管理工作。27个局属单位的装备专职管理人员共51人,兼职管理人员42人。多数单位的技术装备专门管理人员为1~2人,全面负责装备采购、使用和管理工作。总体上讲,目前的装备组织体系基本能够应急性解决目前装备管理的需要,但很多职能还没有到位。

图7-6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组织职责框架图

图7-7 装备管理的组织机构体系图

课题组研究认为,未来发展应当建立专门的装备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单位所属的全部地质技术装备。主要依据:一是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使地质技术装备在公益性地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从长期发展看,中央公益性地质队伍的规模和核心能力还没有到位,尚需要适度扩大规模,装备也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三是从发展趋势看,未来的公益性地质工作更多地依靠科学技术而不是主要靠增加人员,地质技术装备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在未来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四是具体从实际情况看,设置专门的装备管理机构,并不需要过多地增加管理人员,而管理工作会大大加强。

装备管理组织机构建设的核心是要建立起责任落实体系。无论专门机构还是兼职机构,无论专职兼职人员,要能够相互配合,职责明晰,完成现阶段需要的管理任务。关键是责任要落实,责任要全覆盖。要树立全员装备责任意识,除了装备管理的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外,装备的使用者、各层级组织的负责人要有管理所使用装备的相应职责,这一点要在制度中加以明确,要强化全员装备责任意识。

二、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框架

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框架应覆盖管理的各个方面见图7-8。针对管理的重点环节和重要方面,要分别研究制度建设规划,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的重点环节主要包括:编制申请计划和预算、装备采购、验收入库及保管、登记入账、领用发出、使用过程管理、装备处置、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统计报告和检查、管理和使用的培训、维护和运行、地质技术装备发展的长效机制等。

1.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及主要内容

针对以上重要环节,结合管理实践,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应当包括11项管理办法:设备前期管理办法、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设备检修管理办法、设备备件管理办法、设备事故管理办法、设备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设备档案管理办法、设备统计管理办法、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办法和设备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等。以下10个管理办法,涵盖装备管理的4个流程,并对每个流程作出相应的规定。

(1)设备前期管理办法。设备前期管理是指从规划到投产这一阶段的全部工作。包括设备规划方案的构思、调研、论证和决策;外购设备的选型和订货;设备安装、调试与验收;效果分析、评价和信息反馈等。对设备前期管理各环节有效的安排、协调和管理,为设备后期管理创造条件,使之充分发挥设备投资的效果。设备前期管理办法包括:按照设备选购的基本原则,通过充分论证,编制企业设备规划;根据地调工作发展的需要和资金的可能,制订年度设备增置(更新)计划,报请批准;根据批准计划确定增购(更新)设备清单,并签订订货合同;实施到货验收,并及时组织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组织有关部门参加设备鉴定、验收,履行转入固定资产手续,投入生产运营;明确上述各项工作的分工与责任。

(2)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是对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润滑、点检、故障监测和定期技术状况检查等项内容实行科学管理的规定。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关于设备使用的要求,关于设备维护的要求,明确上述各项工作的分工与责任等。

(3)设备检修管理办法。设备检修是为了补偿设备的物质磨损,恢复设备的精度与性能,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进行。设备检修包括设备小修、项修和大修,以及为修理而进行的检查工作。设备检修管理办法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依据设备技术状况和生产运营的需要,确定设备大(项)修计划;进行设备状况检查,确定修理内容,并做好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修理工艺和修理停歇时间、修理工时与材料消耗定额,应用网络技术,组织修理工作;依照质量标准进行检验与验收;设备检修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要把修理与改造结合起来;设备检修要充分依靠社会化的维修市场,修理工时与材料消耗定额,应用网络技术,组织修理工作;设备检修的经济核算等。

图7-8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框架图

(4)设备备件管理办法。设备的备件管理包括备件的采购(生产)、保管和供应等项工作。备件管理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也是一项经济活动。加强设备备件管理对保证设备修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设备类型与数量,合理确定备件的品种与数量,并适时组织采购或自制加工,保证数量需要;加强备件的验收与保管,保证备件的质量要求;做好进口设备备件供应工作;健全图纸与技术资料,完善备件管理基础工作;充分开发和依靠备件的社会化供应渠道,减少单位备件储备;加强经济分析,降低备件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等。

(5)设备事故管理办法。设备事故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杜绝设备事故的发生,以保证生产运营的正常进行和人身的安全,减少企业经济损失。设备事故管理办法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规定,明确设备事故的含义与分类;采取预防措施(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维护和按期进行设备检查等),防止事故发生;依照设备事故发生的情况,组织原因分析,确定事故性质,采取防范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进行教育和处分;组织设备修复,并进行事故经济损失计算;做好事故总结,必要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6)设备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因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和设备的磨损与老化,要对部分设备资产进行处置,其内容包括:闲置设备调出、设备外借、设备租赁和设备报废。为了使资产不受损失,应加强相应管理工作。设备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定期核定闲置设备清单,凡有使用价值的应积极调出和外借;处置前做好保管工作,使其完好、安全;调出或外借时,应履行相应手续,并进行财务处理。

关于设备报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按照资产保值和技术进步的原则,制订设备报废标准。按照规定程序,履行相应手续,必要时应作技术鉴定。报废设备不得留用和转让,原则上应作废料处理。做好报废设备的财务核算工作。

(7)设备档案管理办法。设备档案是设备一生主要技术、经济活动的真实记录,又是开展设备综合管理的重要依据,而且设备档案是不能事后弥补的珍贵材料。因此,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设备档案管理是指对设备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建账、复制保管和借阅等环节的管理,为加强设备档案管理,应制订相应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为:凡主要生产设备均要按单台建立档案,档案袋应附有目录,并随材料汇入时增添。档案目录主要包括归档时间、材料内容、页数和经手人等项;新设备购建转入固定资产时,就应建立档案,设备原始记录资料应随即转入档案。旧设备调入时,应向原单位索取档案资料,经核对无误重新建档案,继续管理;设备调出时,档案应随即调走,对于因整顿而关停并转的单位,更要注意档案的保管移交。设备报废但尚未拆除时,档案应暂存。报废拆除后,其档案中有价值的部分转给资料室,其他撤销;各单位要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领导下,建立设备档案室(组)或设备档案专柜,由专人专职或兼职负责设备档案的集中管理。管理人员要掌握科技基础知识和具备一定工作能力,并尽量保证人员相对稳定,使其比较熟悉业务,便于服务。管理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履行清点,交接手续。档案管理人员要按期将汇入档案的材料收集、汇总、登记入档。收集、汇总时,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规定的应要求重写。

(8)设备统计管理办法。设备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各种设备管理凭证和信息,对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完成年度和月度统计报表,为编制设备规划和工作计划提供依据。设备统计管理办法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根据国家有关统计的规定和地调工作的需要,建立设备管理统计系统,确定负责部门与人员,并明确其职能与责任;确定设备统计工作的分类、内容与要求;建立设备信息传递渠道,确定统计工作的程序与周期;规定统计结果的确定,划分不同内容的统计结果的发布形式与范围;建立设备统计与信息工作的反馈制度。

(9)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办法。为了正确使用、精心维护设备,保证设备完好和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应提高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素质。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办法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制订设备工程各岗位人员的职责与要求;根据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的水平和知识更新的需要,制订分层次的岗位培训计划;培训结束,考试及格,由有关部门颁发结业证书,作为上岗工作的条件;培训工作可以自行组织,也应充分利用社会办学单位;培训考核工作要与工作调动、职称评定和提级、提薪等相挂钩。

(10)设备管理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对设备管理工作应当实行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调动设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为此,要对有关部门和相关岗位的设备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和奖惩。设备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应包括以下内容:制订有关部门、相关岗位设备管理的职责,以及考核标准;确定检查、考核的方式与程序,制订设备工作奖惩实施细则;经常性的考核情况与日常的奖励挂钩。年度评出的优秀班组、机台和职工应予以表彰或奖励;由于工作失误造成设备损坏和其他经济损失的,应给予惩罚或处分。

2.地质技术装备效益评价探讨

为了全面、定量评价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专项的绩效,根据财政部财建[2004]404号文《中央经济建设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中对绩效评价的要求和提供的参考指标体系,结合地质技术装备的特点,研究提出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技术装备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对该指标体系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将用于评价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专项的绩效评价,也适用于其他资金渠道形成的地质技术装备的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共包括:实施内容绩效、资金管理绩效、装备配置绩效、装备使用绩效和装备效益绩效五大类18个具体指标(表7-3)。其中,实施内容绩效、资金管理绩效主要针对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专项整体的评价,装备配置绩效和装备使用绩效、装备效益绩效大多针对局属单位的评价。

表7-3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技术装备评价指标设置

续表

指标包括定性描述的指标和定量测算的指标。有可能定量测算的,给出了测算公式;不能定量测算的,采用定性描述。定性描述的指标,要求按照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很差5个等级描述。定量测算指标的实现取决于公式中的参数是否能够获得,如果参数不能获得时,也可进行定性描述。

装备效益指标中,装备投资产出率是指年度单位装备投资承担的货币工作量,该指标中的装备投资额承担的货币工作量应当匹配。对工作效果的贡献是考核由于新增装备(技术进步)后在取得成果方面的突出贡献,如:找矿的新突破和测试难题的解决等。由于难以定量,可考虑定性描述,最好用具体实例说明。工作效率提高程度是指由于采用了新装备,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的程度。环保贡献率是考核由于新增装备(技术进步)后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贡献,如:测试水平提高,测试样本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减轻程度等。由于难以定量,可考虑定性描述,最好用具体实例说明。

该指标体系是针对全部局属单位设计的,具体到每个单位,不一定对18个指标全部评价,需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酌情采用。

❷ 《地质装备》 是核心期刊吗

地质装备
Equipment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主办: 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内京市容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9-282X
CN: 11-4410/TD
邮发代号: 80-193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地质装备
创刊时间:2000

不是核心,鉴定完毕

❸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装备管理现状

我国地质技术装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常规装备上具有一定基础,自主开发了第二代航空物探技术系列、地面高精度重磁勘查系列、油气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小口径金刚石钻探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提高我国地质调查水平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近20年来,由于地质勘查装备投入减少,多数设备处于老化的状态,技术含量不高,结构不尽合理,许多重要装备尚处于空白状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20世纪70~80年代的水平。面对地质技术装备现状,为了实现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精兵加现代化”的目标,国家发改委于2003年启动了为期3年的《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建设专项计划》。该专项计划,总投资15亿元,2003~2005年每年5亿元。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组织力量,在全面了解装备现状和今后需求、分析研究地质装备的发展趋势、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规划》、《地质队伍“野战军”2003~2005年技术装备计划》及《地质队伍“野战军”2003年技术装备建设启动方案》。明确了这次装备建设的目标是“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基本实现地质队伍“野战军”常规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完成“十五”乃至“十一五”国家地质调查工作重点项目关键设备的配置。目前规划、计划、方案已正在实施之中。预计专项计划完成后,我国地质技术装备的情况是:装备种类齐全(除油气装备外),基本消除空白;装备的技术水平处于发达国家本世纪初的水平;基本能够满足国家地质调查工作的需要。

地质技术装备建设专项计划的实施,应急性地解决了地调局所属队伍的装备问题。如何全面、充分、高效地发挥装备的效益,提高地质科研和地质调查工作的水平,迫切需要加强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工作。

一、地质技术装备管理机构与人员状况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地质调查局27家局属单位装备管理机构和人员现状,项目组对这27家单位进行了电话访问调查,并对各单位根据自身装备情况,是否需要建立装备管理机构等问题征求了各单位装备管理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情况见表7-1和图7-3。

表7-1 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装备管理机构与人员状况表

续表

续表

图7-3 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装备管理机构建设情况图

由于中国地质调查局27家局属单位职责不同,装备现状和需求也不一样,装备管理机构形式存在差异。通过调查,有8家单位建立了专门的装备管理机构,占33%;4个单位建立了由单位领导组成的装备管理领导小组或管理委员会等临时性组织,指导“野战军”装备的采购和管理工作,如装备规划、计划、使用、报废等,占15%;其余15个单位将装备管理职责挂靠在其他机构并设立装备管理岗位,如办公室或财务处,占52%。

另外,没有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的单位,其装备实物形态管理基本上放在了办公室、后勤处、财务处等部门,或者委托各科研处室进行实物管理,大多数单位装备的价值形态管理都由财务处统一进行;地科院机关、海洋局、水环所、测试所5个单位虽然没有建立专门的装备管理机构,但将装备全部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每台设备都落实到具体使用人,较好地发挥了装备的使用效率。

27家局属单位的装备专职管理人员共51人,兼职管理人员42人。多数单位的技术装备专门管理人员为1~2人(含已建立装备管理机构的单位),全面负责装备采购、使用和管理工作;兼职管理人员基本上分布在财务处或办公室等部门,财务部门兼职人员主要负责装备价值形态的管理。如航遥中心除在财务处设专职装备管理人员具体负责装备使用和管理工作外,在各业务部室还有一名兼职人员负责本部门的装备管理、验收、审核等工作。从装备管理机构和人员来看,27家局属单位都相应地采取了管理措施,但多数单位还没有建立系统的装备管理机构体系。

根据调研情况,将各单位意见归纳为3种情况(表7-2):一是认为有必要建立专门机构的有12个单位,其中有2家单位认为根据装备价值量发展趋势,应该建立专门管理机构;二是认为没必要建立的有3个单位,原因是装备规划建设只是3年暂时性工作,或本单位现有装备价值量小等;三是关于建立装备管理机构的其他意见,如北京地质研究所认为应该将装备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统一,资源所和南京地矿所认为应将“野战军”装备与其他固定资产一并管理等。

表7-2 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的调研结果表

二、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建设

1.制度建设概况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建以来,在装备管理方面先后出台了3个办法。一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装备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侧重于装备的实物管理和技术管理。二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基本建设与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该办法侧重于装备的价值管理。三是《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管理范围是由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建设专项资金形成的装备。它包括装备的实物管理、技术管理和价值管理三个方面。涵盖装备的规划、计划、预算的编制,装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处置等各个环节。

《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后,大多数直属单位在原有装备管理经验和继承已有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制定了《装备管理实施细则》或《设备管理办法》等制度,为装备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如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制定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设备管理制度》,此项制度含盖了设备管理机构及职责、设备计划、采购、使用与维修、调度与报废、设备事故等全过程管理,对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和管理分析指标、奖惩措施也都作了详细规定;航遥中心制订了《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设备和物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制订了《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控制与管理程序》等规章制度。

2.我国大型仪器的共享与共用情况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大型科学仪器的共享和共用,出台了很多鼓励共享和共用的政策措施。

200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教育部《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按照《纲要》的要求,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20多个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加强统筹规划,科学部署,采取增量资金带动存量资金,共建共享等多种机制,整合1000多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相关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推进科技共享平台建设,

目前,平台建设的组织领导、顶层设计、制度规范、试点等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平台建设体系。2004年,科技部与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中央级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联合评议工作管理办法》,将“科技条件资源”管理的有关内容纳入《科技进步法》,制订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管理条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经费管理办法》等。

制订了一系列标准规范。主要包括《全国大型科学仪器分类标准》、《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资源分级归类与编码标准(试行)》、《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性描述规范(试行)》等标准300余项;初步完成科学数据共享指导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等三大类共23个标准;已完成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89项,并在网上发布试用;制订并推广网络信息化建设规范6项。

在平台建设《纲要》的指导下,各有关部门、全国各地政府都积极加入到平台建设中。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区、市)、十几个计划单列市和地级市建立了大型仪器共享共用平台,其他省(区、市)也在积极筹备建立中。

三、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是国土资源部原所属单位建制划转形成的,这些单位原来是以科研和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拥有的资产较少,缺少对大量装备的管理经验。加之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等新财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对地质技术装备建设专项资金形成的大量技术装备的管理,存在很多不适应性。

根据调研情况,结合研讨交流,对局属单位装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归纳如下。

1.管理理念和制度建设滞后

关于如何加强地质技术装备管理,有些单位思想准备不充分。大多单位对申请装备积极性很高,对装备使用也有所准备,但对装备管理却考虑不多,责任意识不强,总体约束不强。诸如装备到货以后,相应的责任制度、管理制度、操作制度不及时、不到位。大多数单位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只设立装备管理岗,安排一名专门管理人员实际负责,造成装备综合性、全局性管理缺失,不能实现装备统筹管理。总之,各单位都积极争取能够占有更多的装备资源,而缺乏对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的预测和分析,管理滞后。

2.管理基础薄弱

大量配备技术装备,对原来装备比较差的单位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充实。很多单位原有装备管理的基础很不适应突然的变化,面对许多技术含量高的装备,既缺乏管理经验,也缺少管理人才。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需要培训和加强。

3.大型装备的运行费用、维护费用难解决

地质技术装备大量到位以后,管理、运行、维修、保养需要大量经费,但是相应的资金却没有稳定的来源渠道。

4.管理机制不适应

实现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目标,需要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但是现行的事业单位管理机制,只强调单位、个人的责任制,很多手段无法采用。如:有些单位过去通过装备使用、维护的单项奖励,很有成效,现在无法实施了,因为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允许提奖金。这反映了管理手段过分单一,对提高装备管理效果很不适应。

装备管理是任何性质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追求较高的装备完好率,而且要实现装备使用效益最大化。因此,必须实现从装备实物管理转变为装备实物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并重。目前,按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地调局系统的地质技术装备只有实物形态管理,按年限考核,到规定期限即申请报废。装备的财务管理只限于按原值记账,不提取折旧,导致价值形态管理的缺失。

5.地质技术装备信息系统建设不配套

地质技术装备信息是管理的基础。当前,地质技术装备信息的获得不及时,不系统,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地质技术装备的实际情况,使地调局装备管理部门无法全面、系统地掌握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及运营状况,无法对各级领导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四、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经验

根据调研了解到,各局属单位在地质技术装备管理方面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经验,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专门的装备管理机构和人员

依据基层单位的工作性质、任务以及占用装备的主要使用方向,对装备实施分级管理。对重要装备实施一级管理,对其他装备实施二级管理;在领导组织结构中,有专人分管装备管理工作;设立装备管理处并配备专职人员(含物资、仓库管理),负责单位的装备、物资管理工作,并配备有分管装备的负责人和兼职的装备管理人员;大型、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都配有专职的技术人员具体负责日常使用、维护与管理工作。

2.注重装备的使用管理

强调装备的充分利用是装备管理的核心。运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指导装备的选型、改造、更新乃至使用。

以完成调查任务目标为考核的标准,并根据基层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以及装备类别和主要使用方向,实行专管使用。如:某单位勘查技术装备统一由技术方法所使用、维护、管理;水工环调查装备由环工所使用、维护、管理;数据处理及成图装备由资料处使用、维护、管理;化学测试装备由实验测试所使用、维护、管理;信息技术装备由信息所使用、管理;各类解释技术软件由各相关业务所使用、管理;调查船舶则由船舶大队使用、维护、管理等等。各基层单位还结合其业务特长和工作需要,设立了装备专业组,定员上岗进行装备的日常使用与管理。数十种类型1900多台(套)的仪器装备,借助于基层专业所这个平台实行分类管理专人使用,并通过执行国家专项和地质大调查项目主体任务实行装备资源组合共享,充分提高了地质技术装备的利用率。

3.突出装备管理的制度建设

一些基层单位在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作了积极探索,从装备管理制度、装备选型论证制度、装备采购制度、装备验收制度、装备维修保养制度、装备检测校验制度到每台仪器装备的操作规程等多方面、多层次地制定了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措施和专项管理办法,在装备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经验。

4.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首先抓装备使用责任的落实,对单人单机、多人一机、轮班用机,都有专门的责任落实要求;其次对装备运行有严格规定,严禁装备超负荷运转,对闲置装备也要做好保养,并定期开展装备大检查;第三,在内部经营责任制中把装备使用费用(包括折旧费、大修理费、维修费等)、装备技术状况等技术经济指标,列入承包内容,并加以监督考核。

5.建立装备管理数据库

根据单位内部装备数量多、价值高、流动性大等特点,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建立了装备物资管理数据库,对每台装备的使用情况、现有状况等记录在档,实施跟踪管理;每台装备都落实到具体使用人,方便各级领导及相关人员对装备情况随时了解和掌控,对重要装备及专业仪器装备重点监控,如每年定期送到相应的鉴定部门进行质量技术鉴定等,确保每台装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6.设置装备管理的考核指标

有些单位设置了装备管理目标的考核指标。如:装备净值增长率、装备完好率、装备新度系数、装备资产收益率和装备资产利润率、野外工作装备完好率、室内工作装备完好率、装备维修计划完成率等,并以这些指标进行考核,极大提高了装备的管理效率。

7.注重装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狠抓操作人员技能的培训,要求做到“四懂三会”(懂原理、构造、用途、性能;会操作、维修、排除障碍),并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

对新购大型仪器人员配备都有全面安排,重点监控,确保每台装备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对有关管理和使用人员进行操作、维护培训,对野外作业用工程车等重要装备派专人到厂家参加培训,做到合理使用、科学维护、精心管理,发挥装备的最大使用效益。

对引进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装备时都派出技术人员到厂方进行技术理论学习和维护使用技能培训;在执行野外生产任务时严格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装备操作培训;根据工作需要也经常派出装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厂家举办的装备用户大会和一些技术专业会议,多方面、多层次地了解地质勘查技术发展的动态,有序地学习、积累装备使用和管理经验,不断增强装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高装备使用与管理水平。

❹ 中国地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中国地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05月07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地质装备》的出版(限专中国地质装属备总公司《地质装备》编辑部经营有效期至2018-12-31)等。
法定代表人:周寅伦
成立时间:1987-05-07
注册资本:5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00000000006078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西园二区221号

❺ 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怎么样

现在的传削团伙都打着招聘的旗号,千方百计叫你去外地。
1,冒充中建、中版铁、中集、中水权。。等大型国有集团,TCL、台达、奇声、华硕、步步高、长虹、光大、东风日产、乐百氏。。等知名企业。
2,到处发广告自称招聘,尤其是去58赶集百姓易登等随便发广告的地方。
3,联系方式都是免费邮箱,qq,手机,带有区号伪装成座机的小灵通。
4,只要你投了简历就联系你,是个人都要。
5,或者在网上收集你的联系方式,给你个电话/手机/QQ/邮件自称面试。
我提醒过千百回,不要随随便便把个人信息公开,不然有的是保险中介皮包传削不请自来。
6,一步步套取你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等,查明你在当地没有熟人,也不是熟知内情的公检法口的。
7,告诉你被录取了,叫你去面试/培训/实习/试用/体检,地点千篇一律都是广东一带不发达的地区,如东莞、韶关、惠州、中山、梅州等。老少边穷地区,如河南洛阳、南阳、漯河,河北廊坊、霸州、任丘、沧州,山东聊城、滨州、菏泽,宁夏固原、陕西渭南,山西运城,湖北荆门,湖南湘潭、永州,外加广西各地——都是传削的大本营。
万一你去了,后果将会如何?你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去想一想。

❻ 关于我国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问题的思考

此文系作者和石森(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原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年第17卷第4期

摘要 文章简要回顾了1994年以来,各届政府领导对公益性地质队伍技术装备的重视,分析了从事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队伍的野外设备、实验测试设备、海洋调查设备现状及急需解决的问题,阐述了2003~2005年国家利用国债专项资金装备公益性地质队伍的特点,并据此提出了完善地质调查固定资产管理,最大限度发挥新技术装备最大效益的建议。

关键词 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设备

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在国家层面上按照中国国际工程公司在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评估会上的评价是“少见的单纯以设备购置为内容的重大项目”,是国家利用国债资金专项支持的;在国土资源部层面上更是空前的,势将对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产生重大影响的投资活动。正因为如此,各方面对该项工作均给予了高度关注。笔者就几个不很成熟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够有所启发。

1 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简要回顾

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地质勘探队伍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1994年8月,朱镕基同志提出,地质队伍要逐步划分为“野战军”和“地方部队”,“野战军”吃中央财政,精兵加现代化设备,承担国家战略任务;“地方部队”要搞多种经营,分流人员,逐步走向企业化。1999年,按照国办发〔1999〕37号文件精神,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除石油部门外,全国75万地勘队伍,有64万陆续实行属地化管理。国土资源部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省级地质调查队伍陆续组建了不同形式的省级地调院,原工业部门未属地化地勘队伍在组建企业集团的同时,也组建了地质勘查院,承担大调查任务。至此,公益性地质队伍框架初步形成,为国家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000年5月,温家宝同志在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上讲话指出:“精心组建一支承担全国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野战军’队伍,已刻不容缓。地质‘野战军’应当是人员精干并相对稳定、装备精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调查与科研相结合,能担当重大战略任务、善于攻坚打硬仗的高素质队伍。”2002年10月,温家宝同志在新中国地质工作五十年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八十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指出:“为保证国家区域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需要,建立一支人员精干并相对稳定、装备精良的地质‘野战军’队伍,目标不能动摇,步伐必须加快。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理顺关系,深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保障必要的经费和装备。”

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工作的研究始于2000年,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充分吸收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2000年完成了直属队伍“十五”期间地质调查技术装备发展计划的编制工作;2001年组织开展了国内外重要地质调查技术装备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进口地质技术设备的规划、立项、论证、审批、购置、验收等管理程序和审批权限研究,提交了关于“十五”期间加强地质队伍“野战军”装备的报告;2002年又编制了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发展规划(纲要)。正是各方面共同努力和党中央、国务院各级领导的重视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门力量,依据地质队伍“野战军”组建方案、直属单位结构调整方案和地质调查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为目标,在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地质队伍“野战军”2003~2005年技术装备计划、地质队伍“野战军”2003年技术装备建设启动方案、地质调查“十五”后三年工作部署及装备需求和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顺利通过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评估。

2 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的紧迫性

地质技术装备作为地质工作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方法手段的载体,是实现地质工作转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不断地引进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但绝大部分掌握在研究院所和学校等少数单位手中,使用普及率很低,不少地质调查急需的先进技术装备尚属空白。我国公益性地质队伍虽然是由一些精干、高素质的地质勘查队伍组成的,但其生产设备依然主要由原装备构成,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地质调查野外装备

这是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的重点,也是目前最急需改善的部分。主要包括野外用车和野外数据采集处理设备、地面物探设备、地面化探设备、深部探测设备、钻探设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设备、地质调查成果信息化服务设备。野外生产行驶工具仍以北京吉普等低档车型为主,而且数量严重不足,许多工作中不得不单车作业,加上通讯、救援等方面装备的落后,不仅给野外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更难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数据采集还主要采用传统的笔记本记录、手工勾绘图件。

地面物化探设备一是技术性能差,如电法类仪器设备大多数单位仅拥有常规仪器,只有少数单位是进口设备或比较先进的新方法仪器,至今没有真正的国产多功能地面电磁法仪器;二是数量少,如对厚覆盖区寻找隐伏矿十分有效的化探技术装备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测汞仪、现场快速分析箱等仅少数单位使用。

钻探设备主要问题是品种少,配套性差,国内只有部分探矿单位使用绳索取芯钻进技术、全液压岩芯钻进技术、定向钻进技术,多数单位仍使用国际上已基本淘汰的立轴式钻机,且陈旧、年久失修,缺少性能先进的地质钻机,特别是缺少适合交通困难地区的钻探设备。

航空、遥感设备,航空物探设备在资源调查中使用较普遍,但技术较落后,且应用较少、分布不均衡。在遥感技术方面,我国地球资源卫星目前品种少、技术指标还比较落后,地质数据源主要依赖进口,而且航空遥感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应用系统落后,多类航空遥感探测仪器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差距较大,大部分航摄仪陈旧老化,新型高精度航摄系统数量少,遥感图像处理与输出设备明显落后。

信息服务设备,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成果输出能力弱,还远未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数据的处理设备多为个人计算机和极不完善的数据处理系统,计算速度慢、容量小。网络建设刚刚起步,安全性差、服务能力弱,仅局限于提供网络资源共享访问、电子邮件的收发、互联网的浏览等形式。外部的各类网站总体来说信息共享与服务程度低,向社会提供的主要信息多限于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市场信息和部门介绍等文本信息,而基础性、公益性数据交互式查询与服务开展较少。

对于成果社会化服务设备,近20年来,虽然中国地质图书馆在图书情报工作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并建立了较为理想的网络化远程检索系统,但其他的配套服务还未实现远程服务功能。例如文献用户若索取原文,还需要持网络检索信息到馆借阅专业书刊,还远未实现“以通讯替代交通”的高效文献信息服务方式。

2.2 地质调查实验测试装备

总体来讲,测试设备一是普遍陈旧,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配置的,技术水平低,超过使用年限,难以满足地质调查工作需要。二是测试仪器设备单一,不能形成组合配套,难以承担多元素、多指标、多形态分析。三是现有仪器设备不能适应地球化学发展要求,达不到各项质量精度指标要求。

2.3 海洋地质调查装备

我国从事海洋地质调查的技术力量分散,涉及许多国家海防问题,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目前,海洋地质调查和技术手段主要有:利用人造卫星导航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无线电导航系统来确定调查船或观测点及测线在海上的位置;利用回声测深仪、多波束回声测深仪及旁测声呐测量水深和探测海底地形地貌;用拖网、抓斗、箱式采样器、自返式抓斗、柱状采样器和钻探等手段采取海底沉积物、岩石和锰结核等样品;用浅地层剖面仪测海底未固结浅地层的分布、厚度和结构特征;用地震、重力、磁力及地热等地球物理办法,探测海底各种地球物理场特征、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有的还利用放射性探测技术探查海底砂矿。有的国家还通过载人深潜艇、水下电视、装有多种观测装置的深拖系统和海底照相等方法直接探测海底沉积物和地形地貌以及多金属热液硫化物、铁锰结核等矿产赋存状况。海洋地质调查可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完成调查任务,并提交不同比例尺的地质、构造、矿产、环境、工程、灾害和各种地球物理图件以及相应的调查研究报告。

3 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的特点

公益性投资的特点是由其自身决定的。公益性地质队伍的生产成果属于非赢利性质的公共产品,是服务于全社会而不具有排他性,是无偿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天生就有市场失灵的一面,其提供不能通过市场来调节生产;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又需要不断地提供公益性地质成果,而且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就注定了像其他社会公共产品一样,要求政府对产出公益性地质成果的地质队伍投资进行干预,要求政府对公益性地质技术装备的购置进行财政投资。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此次大规模集中提升地质技术装备是加快地勘队伍体制改革的需要,是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要。就其投资来讲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3.1 在投资选择上以设备采购为主

客观上是地质工作的难度,尤其是找矿难度不断加大,只有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才能探知深层地下的奥秘;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必须破除技术瓶颈才能解决,如实验测试设备和海洋探测设备等。但是,根本原因是由于地勘队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未及时改造、更新地质生产设备积累形成的。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方案,本次采购共列出了3大类(野外地质调查设备、实验测试设备和航空海洋设备)3340台套的设备清单。

3.2 投资时间集中在2003~2005年

这主要是由国家发展计划和财政投资的方向决定。国家“十五”计划明确要按照面向经济建设,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加快开发能够推动结构升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重点在农产品加工及转化、装备制造、资源勘探开发、污水治理等方面取得进展,为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国土开发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由此可以看出,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国家经济发展与改革的要求。

3.3 在投资方向上以事业单位为主

这是由我国的地质事业单位的特点决定的。地质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本次集中投资地质技术装备,主要配备给承担公益性地质工作、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的27家直属事业单位,形成的固定资产具有一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

其一是配置范围是非生产性、公益性地质队伍所从事的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工作,是为商业性地质找矿提供基础服务的,不以盈利为目的。

其二是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公益性地质队伍占有、使用新技术装备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社会效益最大化,没有经济效益或只有很少的经济效益,投资不能回收或难以回收,因此,其资金来源只能是财政收入单一渠道。

其三是资金使用的无偿性,正因为公益性地质队伍设备投资是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投入使用的,因此,只能以国家财政支出来形成、维修、保护这些资产,而且这部分资产的再投资也是国家无偿调拨资金进行的。

其四是使用效益的社会性,固定资产使用后产生的效益不直接以经济成果的形式体现出来,而是通过生产领域外的国家调节从而在整体上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即公益性地质队伍的设备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为社会经营性资产的营运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有效运行服务,虽然自身并不保值、增值,但可以说是间接保值和增值的。

3.4 在投资渠道上是国债投资

国债与财政投融资均是借助于政府信用筹集社会资金的形式。国债是国家为弥补预算支出的不足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财政收入;财政投融资是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有偿的手段广泛地筹集资金,并按照政府特定的政策目标进行资金投放所产生的一系列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的活动。财政投融资区别于公共财政预算的基本特征是有偿性,尽管国债是政府通过信用方式筹集起来的,但税收在预算收入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财政收人的无偿性特征。在财政支出上,无论是税收、其他财政收入,还是国债,无偿性支出仍占主流;相对公共财政的无偿性,财政投融资却是政府采取有偿的手段来运作,即可以通过信用方式筹集社会闲散资金,也可运用政府在资本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各种融资工具广泛筹集资金,产生收益后偿还资本金以及收取一定的利息。正因为投资于公益性地质队伍技术装备的国债不同于财政投融资,所以是无偿的。

4 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管理

尽管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是无偿的,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不要求进行保值增值,但是却要求资产保全,要求使用中的合理、有效与节约,不断提高公益性地质技术装备的运行效率。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精神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审议公益性地质队伍技术装备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4.1 组建常设管理机构,规范运作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

笔者认为,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项目的管理主体参照国际惯例设置:由政府有关部门和受益的建设单位共同组建“业主”,仿照盈利项目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成为项目的“管理主体”。其职能定位是:作为政府投资主体,全权代理甲方,负责专业化运作;按照规范程序统一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建设资金实行财政全过程监督;做好项目的跟踪评价,优化调整投资计划和项目评价工作。

4.2 加速制定建成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的高效使用

早在1998年,财政部为管好用好国债专项资金就提出了新形势下基本建设管理的新思路。即以提高投资效益为核心,逐步建立以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管理、投资项目管理和投资效益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投资调控管理体系,并为此先后出台了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编制制度,投资项目的概、预、决算审查和财务报表审核制度,投资效益的分析报告制度。为此,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不仅要严格按照政府公益性投资项目建设程序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建设监理制度、财政基本建设资金评审与财务管理制度等内容,而且要充分考虑到本次设备采购的时间跨3个年度,逐步形成固定资产的现实,必须加快制定适合设备管理、使用特点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保证已经形成的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益。

4.3 建立健全系统内固定资产状况信息,优化配置各类设备资源

这不仅包括在用设备的存量情况、使用状况,还包括新购设备、在购设备、待购设备的进展情况。这是优化设备使用效率、调整采购方案、配备方案的基础性信息,必须及时反馈到项目管理主体,以便作出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树臣,张丽君,谭永杰.当代地质调查工作发展态势及我国对策[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2]李光龙.财政与金融[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3]戴天柱.中国财政投融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4]柯炳添,潘景华.国有资产管理“非转经”的理论与实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2003.

[5]蒋承崧.试论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3,(8):4~6.

[6]李俊,熊军.浅议商业性地质工作的特点、资金来源及矿权交易的方式[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3,(6):10~11.

[7]王峰,王小华.明确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法律地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12-25.

❼ 58同城投简历得到中国地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回函靠谱不

您好,58同城是提供用户免费发布信息的平台,我们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努力审核全国用户发布的海量信息,建议您选择已经通过营业执照认证的公司。用人单位招聘时,如果收取求职者任何形式的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均为骗子公司。个人在求职过程,多方面、多渠道详细了解公司情况及背景,看看公司是否正规,业务是否合法,单位是否拥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是否有投诉、不良记录等。如果您发现了不良信息,建议您直接在信息页面进行举报,我们会及时处理,给您带来的不便请您谅解。

❽ 中国地质物资供销北京储运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中国地质物资供销北京储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1月28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物资储存等。
法定代表人:张霖
成立时间:1991-02-11
注册资本:2666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10800500174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滨河路27号院7号楼1518室

❾ 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怎么样

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热点内容
完美缘怎么用 发布:2021-03-16 21:51:05 浏览:903
陆贞传奇百度影音59 发布:2021-03-16 21:51:04 浏览:613
全民奇迹26无限钻石sf 发布:2021-03-16 21:51:02 浏览:654
梦幻手游大神 发布:2021-03-16 21:49:52 浏览:928
dnf女圣职者本子 发布:2021-03-16 21:47:35 浏览:170
昆明新开商场 发布:2021-03-16 21:43:27 浏览:797
捉鬼传奇 发布:2021-03-16 21:43:12 浏览:816
微服私服 发布:2021-03-16 21:42:11 浏览:340
风云之龙耀九州私服 发布:2021-03-16 21:41:57 浏览:525
北魏传奇之宏图恨 发布:2021-03-16 21:40:46 浏览: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