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挂机装备 » 日本陆军装备

日本陆军装备

发布时间: 2021-03-08 15:07:15

Ⅰ 日本现在军队的制式装备什么

步枪以日本国产丰和八九式和丰和六四式自动步枪为制式武器,手枪以日本国产美蓓亚P9手枪为制式武器。

Ⅱ 二战日军装备

在二战中期,日军研制的100式冲锋枪,在美军的冲锋枪测试中(二战),百式冲锋枪的单发命中率是最高的,这种枪日军只装备海军陆战队和伞兵部队,总产量不到两万支,数量非常稀少,这种枪几乎没有在中国战场出现过,一般都在本土和东南亚战场

Ⅲ 二战日本陆军兵器很先进吗NO!

季我努学社社长康狄 学社之第五本书《刺客:民国刺杀大案》后记节选 季我努学社想纠正一些国人关于抗战的约定俗成的说法。抗战史,应以战争史为主体。从事战争史研究、历史的写作、文学工作者,应该具备基本的军事常识。关于抗战,国内有很多错误的说法,或者说片面的说法。比如说,日军装备精良,甚至有人将日军形容成“武装到牙齿”的军队。还有一个说法,日本军队能以少胜多,一个联队(团)可以打中央军的一个师,而对付杂牌军的一个师只要一个大队(营)就可以了。 康狄也不是军事专家,不过还是用点笔墨,把这两个问题讲一讲。先讲第一个,日军装备精良,到底怎么个精良法?很多历史学家、作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主要还是对装备缺乏了解。事实上,在二战期间,日本海军还算得上是世界一流,日本陆军的装备水平,与西方国家比起来,连个二流都算不上。就是与国民党正规军比起来,日军的轻武器上也占不到上风。 日本军队普遍装备的轻武器,比如国人熟知的日本人的手枪“王八盒子”、步枪“三八大盖”、轻机枪“歪把子”、重机枪“九二式”跟中国军队主要装备的“二十响”毛瑟手枪、“中正式”、步枪、捷克式轻机枪(ZB26)、马克沁重机枪相比,基本上都处于劣势。“王八盒子”弹容量小,故障率高;“三八大盖” ,口径小,杀伤力弱;“歪把子”的弹匣很怪,供弹经常出问题,射击稳定性差;“九二式”采用风冷式结构,重量达到55.3 公斤 ,是二战中最重的重机枪。日本人在重武器上,前期的确占有优势,主要是他们能够自己生产、补给。抗战初期,国军装备的火炮,尤其是重炮,大都采自美、苏、德等国,性能比日本人的好,但是数量少,弹药补给也成问题,所以发挥不出优势。实际上,日本人在火力上的最大优势,还是来自于掷弹筒和迫击炮,装备的数量大,对于缺乏火炮支援的中国军队来说,是最致命的近战武器。国民党空军也是与日本空军装备差距最小的兵种。 很可惜,对于日本装备与中国军队装备的差异,很多国人并没有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也许是对军事常识和军事历史的不了解,笼统地概括为“日本装备先进,中国军队装备低劣” 。再多说一点,对于日本装备的认知错误,在我们的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当中很容易发现。笔者曾在一部央视一套热播的抗战大剧中发现很多明显的硬伤:日本军队统一装备着马克沁重机枪。一部香港的电影,日军竟然拥有一字排开的“伯福斯”山炮,这可是国民党军队的“标志性武器” 。还有一部国产电视剧,将日本的“歪把子”机枪当成宝贝,对于“歪把子”机枪这样的“故障王” ,淮海战役期间的国民党军队绝对不会把它当宝,因为参加淮海战役的国民党军队,诸多都是精锐,早就实现了全部美式装备。它甚至不应该出现在国民党的王牌部队当中。军队用的东西讲究的是实用性,谁也不可能扛着花架子打仗、行军。 说小鬼子可以以一当十的源头是吹嘘“皇军无敌”的日本人。抗战初期,由于国民党正规军溃退得太厉害,加上战法又比较死板,战线被突破,基本上败局就定了。面对一支没有战斗意志的军队,鬼子一个联队(团)当然可以打败国民党中央军的一个师。这句牛皮话,很快就在中国战场破了,到了抗战后期,牛皮筒子到处都是窟窿,话甚至要倒过来说了。别的战场不说,中国远征军发动第二次缅甸战役的时候,自西往东打的中国驻印军两三个师,把日本的缅甸方面军(下辖好几个王牌师团)打得是尸横遍野、节节败退,有一支日本部队为了躲避中国军队的追击,钻进了茫茫林海,打算等远征军过去了再出来,谁知道,竟然活活饿死足足五六千人。中国驻印军打日本鬼子,那简直就是秋风扫落叶,日本的精锐师团就是纸糊的,别提多狼狈。建议我们的文学家多写写中国远征军,因为提气! 国民党部队之所以会在抗战初期一溃千里,主要还是一个士气问题,不敢和日本人拼命、真干,或者说,敢拼命的将领和部队太少。日本人能打,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装备先进,而是训练有素,日本人的单兵素质,尤其是射击的精度是非常高的。再加上武士道精神和同乡观念,日本军队是很疯狂的。在装备不够先进的中国军队面前,他们的疯狂能够取胜,可是面对装备真正精良并有着进取精神的盟国军队的时候,他们的疯狂只能是自杀,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玉碎” ,这种死亡冲锋,往往是集体行为。战争是“铁血”的碰撞,是真实的战力的碰撞,异想天开、夸大其词,甚至胡说八道,只会给战争史的研究制造麻烦。战争遵循实力法则,脱离实际的鼓吹,对于国家甚至军队都是一种误导。季我努学社的多位作者是具有军事学背景的,我们希望避免上述纯粹的臆想。由于不了解,导致错误的产生还可以原谅,主观上故意就不可原谅了。某些文字或者影视作品虽然打着抗战的名,实际上是对先烈的亵渎。我曾看过一个作家写的中国远征军野人山撤退的故事,以女兵作为卖点,写的是女兵被男“野人”掳走,男兵被女“野人”掳走的故事,格调之低下,令人作呕。任何以情色作为卖点的抗日题材电影、电视,或者文字作品,都是对祖国和英雄、同胞的侮辱。(节选自季我努学社第五本新书《刺客:民国刺杀大案》,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九月版)

Ⅳ 二战日本陆军的装备算什么档次的

不是一个档次。就比如坦克,在苏军出兵中国消灭关东军时,日军对T34毫无对策,他们的坦克甚至是所谓的中型坦克竟被高射机枪打烂。他们的单兵装备也不行,机枪的数量很少,质量也不是特别的好,轻武器基本就是机枪和步枪,没有什么自动武器,冲锋枪也极少。波军的装备相对于他们还是可以的,毕竟人家欧洲整体水平就比亚洲高出了不止一个档次。

Ⅳ 二战时期日本侵华陆军人员、武器装备的具体情况

日本陆军军衔共计6·等16级,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校)、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陆军也有元帅军衔,但规定由日本天皇从战功显赫或资深的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自明治维新后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共有17位陆军大将被天皇颁赐元帅军衔。日本军衔与有些国家不同的是,大尉、大佐、大将的领、肩章上都只有3颗而不是4颗星。在日本陆军中,军司令官常是中将或大将军衔,师团长多是中将军衔,旅团长多是少将军衔(也有个别是中将军衔的),联队长多是中佐或大佐军衔,大队长多为少佐、大尉军衔,中队长多为中尉军衔,小队长多为少尉军衔。(侵华日军陆军的编制 中佐 少佐)

下面是详细文章 很长 如有兴趣慢慢研究
日本自明治天皇维新以后逐步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出于强化国家机器,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在其科学技术和军火工业逐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一支比较强大的现代化军队。

1884年日本在旧式军队的基础上首次组建了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一至第六师团.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又组建了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七至第十二师团。1907年,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再次扩充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十三至第十八师团。1915年,日本又在被其侵占的朝鲜组建了两个陆军师团,即第十九、第二十师团。这样,加上守卫日本东京皇宫地区的日军近卫师团及4个驻扎在各地的独立混成旅团,就构成了日本帝国主义陆军主力平时的基本框架。

在不断的对外侵略扩张中,日本开始在别国领土上及被其控制的地区驻扎军队。如:1895年后在中国台湾组建日军台湾军;1901年后在中国京津地区驻扎日军华北驻屯军,1915年在朝鲜组建日军朝鲜军;1919年在中国东北组建日本关东军。这些部队在当时被称为日军在其本土以外驻扎的"四大兵团"。它们有些由日军正规主力师团固定担任,如日军朝鲜军即长期由第十九师团、第二十师团组成;有些由正规主力师团轮流调防担任,如日本关东军;有些则由混成旅团或其他建制的部队担任,如日军台湾军和日军华北驻屯军。1925年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当时国际和平裁军的压力下,同时为了节省军费以研制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也曾裁撤了第十三、第十五、第十七、第十八共四个师团的部队。日本在建立现代陆军的过程中,初期曾崇拜学习法国的军事理论和体制,后来基本上改为以德国的军事理论和体制为蓝本,并向先进的西方制度学习,建立起地区义务兵役、军事预备役的征兵体制。即日军每个师团平时驻守的地区,本身就是其征兵机构的师团管区,也是其征集补充兵源的地区,其全部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全部来自这一地区。所以,在日军部队的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一家祖孙数代都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支部队中服役并参加历次战争的情况。同时,日本陆军常备主力师团也常以地名来表示。如;第一师团,因其长期驻守东京地区,其全部士兵和全部中下级军官为东京地区人,故又称为东京师团。以此类推,第二师团又称仙台师团,第三师团又称名古屋师团,第四师团又称大阪师团,第五师团又称广岛师团,第六师团又称熊本师团,第七师团又称旭川师团,第八师团又称弘前师团,第九师田又称金泽师团,第十师团又称姬路师团,第十一师团又称善通寺师团,第十二师团又称久留米师团,第十四师团又称宇都宫师团,第十六师团又称为京都师团等等。日本陆军军衔共计6·等16级,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校)、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陆军也有元帅军衔,但规定由日本天皇从战功显赫或资深的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自明治维新后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共有17位陆军大将被天皇颁赐元帅军衔。日本军衔与有些国家不同的是,大尉、大佐、大将的领、肩章上都只有3颗而不是4颗星。在日本陆军中,军司令官常是中将或大将军衔,师团长多是中将军衔,旅团长多是少将军衔(也有个别是中将军衔的),联队长多是中佐或大佐军衔,大队长多为少佐、大尉军衔,中队长多为中尉军衔,小队长多为少尉军衔。

日本军队只有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虽然其曾拥有强大的航空兵部队,但也只是分属于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而没有独立的空军。日本的海军和陆军,从服装颜色上很容易区别出来。而日本陆军各兵种的服装虽基本一致,但也可以从其佩带的肩章和领章的颜色上加以区分,如日本陆军步兵肩领章底色为红色,炮兵为黄色,骑兵为绿色,工兵为茶色,辎重兵为深蓝色,航空兵为天蓝色,宪兵为黑色,军医为深绿色,军法官为白色,财会官为银茶色等等,按照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日本天皇为国家最高元首,为日本陆海军最高统帅,可以指挥全国所有军队。但实际上由于20世纪以后日本军阀势力强大,形成由军人左右国家政策方向的局面,而军方人物中最有实权的是当时被称为日本陆军"三总长"的陆军大臣、参谋总长和训练总监。陆军大臣是日.本陆军省的首脑,主管政府国防政策、部队动员、国防预算、武器研制等,对有关军政问题可以与总理大臣或参谋总长并列上奏天皇,也可单独上奏天皇;参谋总长是日军参谋本部的首脑,其主要职责是辅佐天皇指挥陆军,并代表天皇下达作战命令;训练总监则控制着日本陆军各兵种的全部初、中级军校。所以,日本陆军"三总长"的倾向常常决定着日本军方的决策方向。如果日本军方对日本某一届内阁政策不满,即可不派现役陆军中将或大将至政府中担任陆军大臣,使内阁无法产生或倒台。通过这种方法,日本军阀就可以操纵国家的政策方向了。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自甲午战争以来逐步付诸实现,至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日本通过数次战争已侵占了中国的台湾诸岛、东北地区、热河省和冀东地区,还在中国干津地区驻有华北驻屯军,在上海、青岛等地驻有海军陆战队部队。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侵华日军陷入持久战的泥淖之中,其部队作战时间之长,损失耗费之巨,军以下基层部队序列变化之大,在日本与各国盟军的作战中是少见的。但总起来说,侵华日军的序列还是可以归纳成几条线索。

一、台湾地区日军。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了台湾地区,后建立起日本台湾总督府和日本台湾军。日本总督多兼台湾军司令官,曾任总督的有桦日资纪、桂太郎、乃木希典、儿玉源太郎、佐久间左马太、安东贞美、明石元二郎、长谷川清、安藤利吉等。其台湾军的规模约有1个步兵独立混成旅团,用以镇压台湾人民的反抗,维持其殖民统治。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台湾军曾抽调兵力参加侵华战争,如进攻武汉的波田支队和1939年底在钦州湾登陆的盐田旅团就是日军台湾军的部队。1942年后随着日本各条战线局势的恶化,日军在台湾地区也大肆扩充军队,至1945年组成由日军大本营直接指挥的由安藤利吉中将任司令官的第十方面军,共约19万人,负责台湾地区防务。至1945年10月25日,日本台湾军司令官率部在台北向中国接收台湾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将军投降,被日本帝国主义霸占50年之久的台湾宝岛才归还给中国政府管辖.

二、东北地区日军.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目1895年甲午战争后,尤其是1905年日俄战争后逐步侵入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帝国主义在其控制的中国大连成立了关东州,并于1919年组建日本关东军,开始正式在中国东北部署军队。初期这支由南满铁路护路部队编成的军队只有数千入,系逐步发展到近万人,达到日军正规师团的规模,后又形成由日军务主力师团轮流调至中国东北,担任关东军部队的惯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东北地区,其扶植下的伪满洲国也随即成立。作为东北的太上皇,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成为集日本关东州长官、日本驻伪满洲国大使、日本关东军司令官"三位一体·的极权人物。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将中国东北逐步变成日本完全的殖民地,关东军建制逐步扩大,并建立了大量特务、情报机构和称为国境守备队的武装部队.由于中国东北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日本决心将中国东北变成其发展大帝国霸业,将来与苏美英争一雌雄的坚实基地,更对于关东军的发展以种种有力的支持,使其迅速发展成为日本陆军中最强大、最有实力、最有影响力的战略集团.它拥有完备的基础军火工厂』l练基地及庞大的军需供应基地和边境工事体系,日军所仅有的坦克部队、臼炮部队、火焰喷射器部队及细菌战部队都在关东军编制内,就连该部的给养服装标准也高于日本陆军其他部队。如此优势,加之"天高皇帝远",日本关东军常常骄横无比,自行其是,在许多重大军政、边界等问题上无视当时日本当局的约束,引起多次军事冲突,成为日本当时存在的"下克上"现象的典型,也使得许多日本法西斯少壮派军官乐于到关东军内服役,以田"建功立业".由于关东军装备最为精良,又是对外扩张的基本力量和战略总预备队,故曾在当时被喻为"皇军之花".1941年7月,关东军举行针对苏联的"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此时关东军实力已达极盛,辖有"个师团及大量边境守备部队和特种兵部队,全军近100余万人.后因日军在南洋战场接连失利,从关东军抽调大量部队,致使其实力不断下降。转至1945年夏,为对苏联进攻做好准备,关东军再度扩展到3个方面军,计约96万余人。1945年8月8日,用当时欧洲战场最新式武器和装备武装起来的130万苏联红军越过边境,向中国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动猛攻,迅速歼灭其主力;9月5日,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率部向苏联红军投降,日本关东军从此彻底消亡.日本关东军的历任司令官有:立花小一郎中将、河合操中将、尾野实信中将、白川义则中将、村冈长太郎中将、烟英太郎中将、菱刈隆中将、本庄繁中将、武藤信义大将、檀田谦吉大将、梅津美治郎大将、山田乙三大将。

三、华北地区日军.1937年?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在其原华北驻屯军的基础上大举增兵华北.8月31日,日军大本营下令在北平成立华北方面军,以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统一指挥沿乎汉线和滓浦线向南推进的以香月清司中将为司令官的第一军和以西尾寿造中将为司令官的第二军。1938年3月,日军大本营将自中国热河方向攻入察哈尔省及绥远的关东军部队脱离原指挥建制,组成蒙疆驻屯军司令部,先由日军大本营直辖,后划给日军华北方面军指挥.至1938年春末,日军华北方面军占领了中国绥、察、晋、冀,鲁、豫,苏各省的大部或一部,形成尔后该方面军的大致控制范围,第一军调至山西太原,第二军进至山东济南.1938年夏,第二军的番号转给进攻武汉的日军华中派遣军,济南地区日军改称第十二军。1944年春,第十二军番号又转给准备参加"一号作战"进攻河南黄河南岸的由华北方面军抽调组成的突击兵团。济南地区日军又改称第四十三军。至1945年夏,日军华北方面军共辖在太原的第一军,在张家口的蒙疆驻电军,在郑州的第十二军和在济南的第四十三军。华北方面军的历任司令官为寺内寿一大将、杉山元大将、多田骏中将、冈村宁次大将、下村定大将和根本博中将.1945年10月10日,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及部分兵员共12.7万人在北平向中国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投降,该方面军在绥远、山西、河南、山东的部队也分别向中国第十二战区、第二战区、第一战区等部投降。

四、华中地区日军。1937年8月13日中日凇沪会战爆发,日本在其驻上海海军陆战队的基础上又向上海增派大批军队.8月15日,日军大本营下令成立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的上海派遣军。后因上海战事胶着相持不下,日军大本营于10月21日组建了以柳川平助中将为司令官的第十军,井于11月5日在杭州湾北岸登陆,包抄上海战区.u月7日,日军大奉营下令成立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的华中方面军,以统一指挥日军上海派遣军和日军第十军.1938年2月18日,日军大本营为准备进攻武汉成立了以烟俊六大将任司令官的华中派遣军,并下令解散华中方面军及上海派遣军、第十军,改由华中派遣军统一指挥占领京沪杭、苏、浙、皖的全部华中日军。1938年6月起,日军华中派遣军指挥第二军、第十一军沿长扛两岸及大别山区进攻武汉.1938年10月25日日军侵占武汉后,以冈村宁次中将为司令官的第十一军的7个师团占据武汉外围鄂、湘等省的部分地区。1939年9月23日,日军大本营为统一指挥在中国关内各地的日军,配合汪精卫筹建伪政权的活动,在南京成立了以西尾寿造大将为司令官的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统一指挥日军华北方面军及所有在中国关内战场的部队。与此同时,日军华中派遣军撤销,在江浙地区成立了军司令部设在上海的以酉尾寿造大将兼任司令官的第十三军.1944年7月31日,日军大本营为准备"一号作战"华中攻势,又在湖南成立自日本关东军调来番号的第二十军;并在武汉成立第六方面军,统一指挥两湖地区的第十一军和第二十军,在汉口留守的第三十四军和两广地区的第二十三军及香港占领地日军,以准备参加'一号作战"中的湘桂战役.至1945年夏,日军第六方面军管辖第十一军、第二十军、第三十四军,控制中国鄂、湘、皖、赣等部分地区。日军第十三军仍驻上海,日军第六军驻在杭州,控制江、浙、皖等部分地区。日军第十一军历任司令官是冈村宁次中将、园部和一郎中将、阿南惟几中将、横山勇中将、上月良夫中将;日军第十三军历任司令官为西尾寿造大将、泽田茂中将、永津佐比季中将、松井太久郎中将.日军第六方面军只有两任司令官,即冈村宁次大将和冈部直三郎大将.1945年9月18日,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在武汉向中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投降。1945年9月中旬,日军第十三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第六军司令官十川次郎在上海向中国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官汤恩伯投降。

五、华南地区日军.1938年10月中旬,日军大本营为配合日军华中派遣军对武汉的攻势,并逐步切断中国政府从港澳地区的外援通道,成立以古庄干郎中将为军司令官的第二十一军,并在中国广东大亚湾地区登陆,很快占领广州,控制了两广部分地区.1940年日军向越南进军时,第二十一军番号撤销,成立日军华南方面军。1941年为准备太平洋战争,华南方面军撤销,在广州成立以酒井隆中将为司令官的第二十三军,占驻中国广东沿海、香港等地。1945年9月16日,日军第二十三军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将率其在中国广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地区的日军共8.3万人,在广州向中国陆军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张发奎投降.

六、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部.此系1939年9月23日,由日军大本营下令组建的指挥中国关内战场上所有日军的最高指挥机构.其目的是摆脱过去由日军大本营远离战地分别直接指挥各军经常造成失误的窘状,希望协调指挥中国关内各战场的所有日军,加快军事征服进程;并配合中国各地伪政权等合流,组成统一伪政权的所谓"和平"攻势。至1945年夏,日军中国派遣军统辖有:在华北的华北方面军、在湘鄂赣等地的第六方面军,在江浙等地的第十三军、第六军,在两广及香港地区的第二十三军和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日军中国派遣军历次司令官为西尾寿造大将、烟俊六大将、冈村宁次大将。1945年9月9日上午10时,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代表日军中国派遣军等部队在南京向中国政府投降。

七、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日本海军在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前就在中国上海、青岛等地驻有舰队。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抽调在上海的第三舰队、在青岛的第四舰队及其他舰只,组成中国方面舰队,支援其陆军登陆作战,运输物资。海军航空兵部队曾多次参与轰炸中国各大城市,并在上海、青岛、厦门、香港建立据点,对中国沿海实施封锁。其历任舰队司令官为长谷川清中将、古贺峰一中将、福田良三中将。1945年9月,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共3.9万余名官兵向中国政府缴械投降。

日本帝国主义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时期总兵力已近600万,拥有200多个师团的番号。其陆军常备主力师团(师)下辖有两个步兵旅团(旅),每个步兵旅团(约7700人)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团),每个步兵联队(约3870人)下辖三个步兵大队(营),每个步兵大队(约1215人)下辖四个步兵中队(连)和一个重机枪中队,每个步兵中队(约250人)下辖三个小队(排),每个小队约70人。另外,师团还直辖骑兵联队(约1400人)、炮兵联队(约2500人)、工兵联队(约1500人)、辎重兵联队(约2800人)及通信队(约650人)、卫生队(约500人),野战医院(约150人)等。一般齐装满员的日军常备主力陆军师团兵力往往可达2.4万人,拥有战马7630匹、步骑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是具有多兵种配合的有强大战斗力的作战单位,故这种师团又被称为甲种师团,日本陆军第一至第二十师团、近卫师团及中日战争爆发后由近卫师团扩编的近卫第二、第三师团,而后组建的战车(坦克)第一、第二、第三师团和一度由常备主力师团的预备役部队编成的8个师团,均属于甲种师团的编制。

1938年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兵力消耗极大,其后组建的第二十一师团至第四十九师团均取消了旅团级建制,由师团直辖三个步兵联队,每个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同时指挥炮、工、骑、辎重兵联队等单位,全师团定员减至1.8万人,配备军马2065匹,步骑枪8940枝、掷弹筒216个、轻机枪216挺、重机枪54挺、平射炮18门、山炮12门等武器装备,这种类型的日军师团被称为乙种师团。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战线再度拉长,兵员更加缺乏,于是又开始缉建丙种师团。这种被称为丙种师团的部队又恢复了旅团建制,但取消了旅团下面的联队,、即每个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直辖四个步兵大队,全师团共八个步兵大队,加上师团直属的炮兵大队、工兵大队、辎重兵大队、通讯大队等单位,全师团定员1.3万人,配备军马2550匹,步骑枪6500枝、掷弹筒192个、轻机枪192挺、重机枪48挺、平射炮16门;迫击炮32门、野炮12门等武器装备,日军第五十师团至第一O九师团均属于这种编制的部队。

至1944年秋,盟军反攻迫近日本本土,日本为准备"本土决战",又开始组建丁种师团。丁种师团的建制定员与丙种师团大致相同,只是特种兵和自动火器、重火器很少,番号在第一一O师团以后的各师团都是属于这种编制的师团。

另外,日本陆军部队中还有独立步兵混成旅团、独立警备队、骑兵旅团、野战重炮兵旅团等编制的部队。步兵独立混成旅团下辖五个独立步兵大队及炮、工、通、辎重队,全旅团约8280人,配备军马1800匹、步骑枪4050枝、掷弹筒120个、轻机枪120挺、重机枪30挺、平射炮10门、山炮20门、野炮12门等武器装备,是具备相当野战能力的作战单位。而日军独立警备队一般管辖六个独立步兵大队,共有兵员5450人,配备军马420匹、步骑枪3660枝、.掷弹筒144个、重机枪24挺。由于这种部队没有重型武器,一般只担任后方警备任务。日军骑兵旅团一般下辖两个骑兵联队,共有兵员5600人,配备军马5668匹、步骑枪3705枝、重机枪12挺、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日军野战重炮兵旅团是其陆军预备队炮兵,一般有官兵8000余人,配备有100毫米至240毫米的大口径榴弹炮或加农炮70余门,常用于重点攻坚任务。以上这些部队常随作战任务的变化,配属各部队作战。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也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坦克部队。日本军方自1925年开始研制坦克,1929年组建坦克部队。但初期多以坦克联队为建制配属于陆军师团,至1936年后才在中国东北公主岭组建日军第一坦克旅团。1942年6月,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宁安、勃利和绥远的包头又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战车师团,1944年在其国内组建了第四战车师团。日军战车师团一般装备轻型坦克100辆、中型坦克335辆、各种汽车1272辆、加农炮36门、高射炮12门、野炮4门、速射炮12门、平射炮6门、重机枪18挺、轻机枪144挺、步骑枪2900枝等。在日军准备"本土决战"时期,他们还陆续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共7个独立战车旅团。但由于日军的坦克装甲车在火力、速度、装甲防护力等方面均与欧美先进工业国有一定差距,故在二战中对苏、对美的历次战役中均显得不堪一击。

日本陆军在二战期间也组建过摩托化部队。1941年夏,日军首批改建四个师团为摩托化师团,它们是近卫师团、第五师团、第十八师团和第四十八师团。

日本陆军师团以上的单位是军,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曾出现过近60个军的番号,但用数字序号表示的军的作战单位所辖师团数不尽相同,有的军辖二至三个师团,是典型的军级单位,也有的军指挥四至五个师团。更有的军管辖指挥着九个师团,兵力多达数十万,这种军显然已属于兵团级的作战单位了。如侵占中国武汉地区的第十一军,就曾指挥过九个陆军主力师团、四个混成旅团及大量特种部队。日本陆军军以上的作战单位是方面军,二战时日本陆军曾出现过近20个方面军的番号。而方面军以上就是大战略区的指挥机构,如日本关东军、日军中国派遣军、日军南方军、日军第一总军、第二总军等,其再往上就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战时大本营了。至1945年8月中旬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时,其大本营指挥下的日本陆军有6个大战略区级的作战单位:①在中国关内战场的日军中国派遣军,下辖在北平的华北方面军、在汉口的第六方面军、在上海的第十三军,在杭州的第六军、在广州的第二十三军及海军中国方面舰队的3万余兵员,共计109万多人。②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下辖驻牡丹江的第一方面军、驻沈阳的第三方面军及驻朝鲜的第十七方面军,共计兵员96万。③司令部设在越南西贡的日军南方军,下辖驻缅甸的缅甸方面军、在新加坡的第七方面军、在菲律宾的第十四方面军、在曼谷的日军第十八方面军,共计75万余人,④在日本东京地区的日军第一总军,下辖在仙台的第十一方面军、在东京的第十二方面军、在名古屋的第十三方面军。⑤在日本广岛地区的日军第二总军,下辖在大阪的第十五方面军、在二日市的第十六方面军。⑥设在东京的日本航空总军,下辖四个航空军及八个航空师团。加上直属日本大本营指挥的驻扎幌的第五方面军,驻守在日本本土的部队共240万人。另外,还有驻台湾的第十方面军,残存在拉包尔地区的第八方面军和特鲁克岛的第三十一军也归日军大本营直接指挥。以上所有这些日军均在1945年8月下旬至lo月中旬在各地向中、美、英、苏、澳等盟国军队缴械投降。至此,日本帝国主义陆军寿终正寝。

Ⅵ 求日本陆军装备清单及兵力部署情况

只能做到这些,也就是大致的武器装备

日本一向十分重视装备的发展,但由于军费预算上的限制,加上日本研制的武器装备一般比较贵,使得装备更新的速度不可能很快。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军方采取了引进、特许生产等多种方式,以加速装备的更新。陆上自卫队的各种装备正是以这种“混合”模式在逐步进行着更新换代。

坦克

在日本军方人士的眼中,坦克作为地面部队的打击力量,是“最终阻滞敌人入侵”的主力兵器。

陆上自卫队的坦克也算是“三代同堂”。1999年,其装备数量是:61式17辆、74式861辆、90式189辆,总计1 067辆。61式在今年年底就将全部退役,而74式也将加快退役步伐。到2006年,装备数量将是90式300多辆,而74式不足600辆。

由于90式的战技性能要比74式高得多,所以,尽管坦克装备总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其战斗力还是得到了提高。

目前,日本还在设想研制一种新型主战坦克,其战斗全重要求在40吨以下,动力装置是最大功率为882千瓦(1 200马力)的陶瓷材料柴油机或燃气轮机,采用车体姿势可调的液气悬挂装置等。主要武器将是120毫米滑膛炮,可与美军主战坦克的弹药通用(虽然电热炮被列为候补方案,但研制的难度相当大)。其防护性能要求比50吨级的90式主战坦克还要高。

由于采用了模块式装甲、遥控式观瞄装置、尽力降低坦克的外廓尺寸等措施,再加上安装了自动装弹机,新型坦克在达到设计要求后,乘员可减少到3名,战斗全重较轻,机动性将大为提高。

若新型坦克研制成功并服役,随着74式坦克陆续退役,今后将是50吨级的90式主战坦克和40吨级的新型主战坦克并存的体制。

装甲车辆

2000年,日本陆上自卫队总共装备大约1 000辆装甲战斗车辆。其中,60式装甲车150辆,73式装甲车约330辆,96式轮式装甲车131辆,89式步兵战车64辆,87式装甲侦察车93辆,82式指挥通信车232辆。

到2005年,60式装甲车将全部退役,73式装甲车也将加快退役步伐,而96式轮式装甲车的年采购数量只有30辆,89式步兵战车一年只采购2辆,装备的“缺口”较大。不过,4×4小型轮式装甲车已进入研制的最后阶段,不久即将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由于其采购价格较低,估计年采购数量将较大。这样,年采购数量将大于退役数量,在不久的将来,日军的装甲战斗车辆总数将超过1000辆。

除小型轮式装甲车外,日本还在研制履带式装甲车,但估计近几年内难以定型。

火炮

迫击炮的更新,主要表现在64式81毫米迫击炮更新为L16型81毫米迫击炮,M2型107毫米迫击炮更新为RT型120毫米迫击炮。从64式到L16型,尽管迫击炮的口径相同,但最大射程却从3 500米增大到5 600米,全重则从52千克降低到38千克。L16型是英国皇家军械厂的产品,日本特许生产。

到2000年底,日军将装备424门L16型迫击炮、363门RT型迫击炮,再加上原来的64式和M2型迫击炮约700门,共计1 400门左右。

此外,近几年新研制的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见本刊2000年第2期)也将陆续装备部队。

日本陆上自卫队现装备75式自行榴弹炮201辆,到2002年将有30辆退役,到2012~2014年,剩下的171辆将全部退役,换装为新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见本刊2000年第2期“图片新闻”),装备的总数将略有减少。

FH70式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的采购计划已经完成,而后继炮的研制计划还没有确切消息。

目前,最新型的防空高炮是87式自行高炮,L90双35毫米高炮的性能已经落后,正以每年8%的速度更新为93式近程地空导弹。

在火炮技术的多项研究工作中,以先进的轻量级火炮技术最为成熟,通过采用先进的高强度材料(钛合金、碳纤维材料等)、电子控制驻退装置、低姿式炮架等,可以大幅度降低火炮重量。先进的轻量级火炮于1998年开始研制,预计将于2003年达到实用阶段。

轻武器

作为步兵班的主要轻武器,89式5.56毫米自动步枪将替换64式7.62毫米自动步枪,其重量更轻,射速更高。62式7.62毫米轻机枪将被“米尼米”5.56毫米轻机枪取代。

1998年开始研制的新型自动榴弹发射器也将于2001年后列装。

下一步的发展目标为“先进小火器”,口径20毫米,具有昼夜通用电子瞄准装置,有效射程达1 000米,具体列装时间不详。

导弹

日本陆上自卫队主要装备的防空导弹为81式地空导弹(通称“短萨姆”)和93式近程地空导弹(通称近程SAM)。

新研制的96式多用途导弹系统(MPMS),最大射程可达到8 000米,主要用来攻击靠岸前的敌登陆舰艇以及远距离坦克,其后继产品为XATM-4。

其它在研的导弹还有:

——XATM-5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是84毫米“卡尔·古斯塔夫”无坐力炮的后继武器装备,采用非冷却式的红外制导,缩短了发射准备时间,适于近距离攻击敌坦克。1998年开始研制,预计在下一个“中期防务计划”(2001~2005年)期间装备。

——XATM-6,将于2000年中开始研制,用以代替87式中型MAT反坦克导弹。预计2004年装备。它具有“发射后不管”的功能,并能对付反应式装甲,可以车载发射。

——中程地空导弹(MSAM),是现役地空导弹的后继型号,为车载式,具有反导弹能力。1996年开始研制,预计2003年定型并装备。

——未来短程地空导弹(未来短萨姆),是现役“短萨姆”的后继型号,具有反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并将进一步提高对抗直升机的能力。采用主动制导和红外/可见光复合图像制导方式,抗干扰能力强。1999年开始研制,预计2003年定型。

此外,88式岸舰导弹的改进型及新型XSSM岸舰导弹的研制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预计将于2001年完成研制工作。

陆航飞机

日本陆上自卫队陆航部队的大型运输机为V-107A和CH-47J“支奴干”直升机。其中,V-107A仅剩下数架,不久将全部退役。

CH-47J为陆上自卫队的“长官直辖部队”的直升机,以第1直升机团为中心,配备了34架CH-47J。从1995年起,以每年2架的速度开始从美国引进它的改进型CH-47JA。

多用途直升机为UH-1H型,装备数量约为80架。从1993年起开始引进其改进型UH-1J,以每年引进8架的速度进行更新。

日本自己研制的OH-1直升机准备替换现装备的武装侦察直升机OH-6D,第一架样机不久将开始试飞。今后更新速度将是每年5架。

现装备的反坦克武装直升机为AH-1S,它的换代产品可能是:AH-64D“长弓阿帕奇”、不带毫米波雷达的AH-64A、AH-1S的改进型AH-1W“超级眼镜蛇”或OH-1变型的反坦克武装直升机等。也有可能采用“阿帕奇”和OH-1变型的反坦克武装直升机混合编配。

通信联络机LR-1的后继机型为LR-2,1998年起开始换装。这种LR-2飞机以民用机型“空中霸王”350为基础,通过加装必要的侦察联络用仪表和仪器改装而成。

总之,在上述换代武器装备中,各种新型导弹引人注目。尤其是引用日本先进的民用电子技术,使得新型导弹的效费比相当高。

Ⅶ 抗日战争时国军和日军的陆军武器装备差距有多大

2楼和5楼说的都比较中肯。

美援大量到来前都没比日军好过,最初在淞沪打八一三的几个德械师倒是不差,但淞沪日军有海空支援,还是被虐的命。

以当时的国力,连子弹和山炮都不能自行生产,拿什么去打赢一支后勤工业体系完整,海空军强大,军队组织结构严密,军令政令畅通的军队?

个人不是很同意把败战归咎于国民党消极抗战的说法。

打赢打不赢其实和所谓消极抗战没什么关系,淞沪八一三抗战国民政府投入正规军70余万,日军投入30余万,蒋介石把最能打的部队都砸到了淞沪战场,能说国民政府消极么?显然这是不公正的,但人多却没有现代化的军事体制和思想,桂系的精锐部队甚至进攻前团长给战士训话,准备士气大振去打鬼子,结果被飞机发现一顿炸弹,整个团给炸的失去建制,这能用消极抗战来解释么?

战争是个总体性的,综合性的国力,军力,生产力和组织力的对抗,我们国家当时在这些方面全面落后日本至少20年,但直到今天我们中很多人还简单地把失败归咎于国民政府消极抗战,是很可悲的。实事求是的说,打赢日本的是美国人,不是我们,如果美国人不参战,日本最起码可以占住沿海最繁荣的地方然后凭借海空军固守不退,我们是毫无办法的,没有苏联参战,没有美国迫使梅津美治郎把关东军精锐一个劲往东南亚调,我们连东北都收不回来。

如果国民政府消极抗战,那新四军在南方打国民政府军比打日本人还多,又该怎么解释呢?八路军加起来就打了一次大型战役百团大战,结果日本人一报复就把整个冀中都丢掉了,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事实上国民政府的问题其实是军令政令不统一——不抵抗的张学良是通过换个旗子加入国民政府的,都说蒋介石不让小张抵抗,可事实上那时候蒋介石根本没空管小张,忙着剿共呢,小张前几年自己都承认不抵抗的命令是自己下的;另一个大汉奸韩复榘,是山东的地方军阀,不战而逃,被蒋介石枪毙;很多地区国民政府都是通过当地的军阀在统治,并没有直接的控制力,这些军阀平时不听国民政府的,打了败仗就怪国民政府,投降了还要国民政府负责,而我们的宣传机构,也一直有意无意地加深这种印象,其实仔细用脑子想想就知道了,根本是说不通的。

8年抗战中国始终处于下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整体发展程度和国力的落后;第二就是国家还没有彻底统一,牵扯了很多力量,但这个没有统一的责任,不是国民政府或者蒋介石一家应该背的。
----------------------------------------------
日本的陆炮肯定是不如美国的,毫无疑问,而且炮弹严重不足,但这和国军抗日有什么关系?哪个告诉你国军抗日时候大量使用美制火炮的?

抗战期间的国民政府军用美军火炮和日军对抗的机会总体来说不太多,淞沪的时候用的是德国造火炮,只有缅甸远征军用过一些美军的迫击炮和小型轻炮,重炮是没有的,缅甸也不适合重炮跟随机动,还是空军支援更多。国内战场在大反攻以前的外援都烂在滇缅公路了,国军哪来的美制重炮和日本人对轰啊,好不容易弄几门来自己又生产不出炮弹,还要进口,无法形成有实际意义的运用规模,这种比较没什么意义。

你要比较就要先搞清楚国军到底用过什么,没用过什么,不要预设立场进行比较,这样结论肯定经不起推敲。

老蒋的个人利益么?牺牲国家利益自己捞好处的领导人多的是了,某国贪污腐败满地跑已经习以为常了,有谁说过什么么?评价一个领导人很简单,把你自己放到他那个位子,看看你能不能做的更好,想想老蒋将一个军阀混战的中国一步步统一成一个能大体上一个政府的国家,我自问如果是老蒋,未必比他强多少,就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对领导人有好恶,但如果要作为一个逻辑推理的论断拿出来,是不能凭感觉的。

Ⅷ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主要装备,及优缺点

士兵:6.5毫米38式步枪,30式刺刀,94甲水壶,前后盒弹匣(120发子弹),钢盔等。专
将校:属94式手枪,望远镜,军刀,地图囊,将校水壶
日军还有一种特殊装备—89式掷弹筒,这是一种类似微型迫击炮的东西,其结构是一节底部封闭的圆筒后接一段钢管用于握持,钢管底部再铰接一底座,类似迫击炮的座钣,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
四四年式骑枪
运作方式:手动枪机,4条右旋膛线
南部十四式手枪
工作方式:半自动
二战期间装备于将校级军官,该枪俗称“王八盒子”。
九二式重机枪 工作方式:自动,气冷

十一年式轻机枪(歪把子机枪)
工作方式:自动,气冷
日本的空军和海军就不用多说了,完全能跟美国争霸太平洋,绝对够的上世界一流水准!
而日本的陆军就不好说了,当然日军的单兵素质确实不差但是他们的装备却让人不敢恭维。38步枪是日军的制式装备,该枪射击精度尚可但穿透力太大了打在对手身上一般会洞穿子弹不会停留在体内,对肌体的杀伤力有限!当各国换装冲锋枪和自动步枪时日军仍然在使用38步枪。

Ⅸ 二战日军单兵装备有哪些

最著名的就是明治38式步枪(三八大盖儿),大正11年造(歪靶子),南部十四式手枪(王八盒子)
二战时日本军队的单兵装备远低于美国和德国,主要步兵轻武器还是三八式步枪,而美军、德军和苏军都是冲锋枪和突击步枪。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穷,虽然和当时的中国比,小日本可能够强大了,可和其他欧美列强比,实在就差远了。日本军工并不发达,尤其是陆军装备十分落后,轻武器甚至不如国军嫡系部队的欧洲货。日本落后的装备使日军在张鼓峰和哈勒欣河战役中面对苏联机械化部队的打击占尽劣势,参战部队损失率超过50%,一些部队的损失超过80%。日本直到战争后期才有一支海军陆战队装备了百式冲锋枪,还是实验性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不适合装备冲锋枪,所以一直没有将冲锋枪列为步兵标准武器。其原因有二:1)日军战术严重落后,还认为步枪打的准,所以宁可保证步枪和弹药的质量(其实连这个也没有做到),也不浪费资源造冲锋枪(冲锋枪对弹药的需求量远远超过步枪,而且不及步枪准)。2)日本工业生产力有限,无法大量的制造冲锋枪和弹药。和日军正好相反的是苏军,苏军二战时的冲锋枪产量最高,使用最广泛,前线的步兵几乎都放弃了步枪而改用冲锋枪。原因也很简单,苏军对德作战是靠人海战术和武器数量优势,需要不间断的用新兵补充战场损失。所以苏军士兵接受的训练很短,不可能去花时间练习枪法。冲锋枪要比步枪好用多了,也不讲究标准设计,非常适合苏联人的战术。

日军二战时陆军单兵装备大至如下:
枪械类,南部14式手枪,38式步枪,91式狙击步枪,百式冲锋枪,歪把子轻机枪,92式重机枪
士兵:6.5毫米38式步枪,30式刺刀,94甲水壶,前后盒弹匣(120发子弹),钢盔等。

将校:94式手枪,望远镜,军刀,地图囊,将校水壶。

日军还有一种特殊装备—89式掷弹筒,这是一种类似微型迫击炮的东西,其结构是一节底部封闭的圆筒后接一段钢管用于握持,钢管底部再铰接一底座,类似迫击炮的座钣,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威力不比手榴弹强多少。与枪榴弹相比不占据步枪枪口,但相对枪挂榴弹发射器并无任何优势,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曾普遍装备一线部队。

热点内容
完美缘怎么用 发布:2021-03-16 21:51:05 浏览:903
陆贞传奇百度影音59 发布:2021-03-16 21:51:04 浏览:613
全民奇迹26无限钻石sf 发布:2021-03-16 21:51:02 浏览:654
梦幻手游大神 发布:2021-03-16 21:49:52 浏览:928
dnf女圣职者本子 发布:2021-03-16 21:47:35 浏览:170
昆明新开商场 发布:2021-03-16 21:43:27 浏览:797
捉鬼传奇 发布:2021-03-16 21:43:12 浏览:816
微服私服 发布:2021-03-16 21:42:11 浏览:340
风云之龙耀九州私服 发布:2021-03-16 21:41:57 浏览:525
北魏传奇之宏图恨 发布:2021-03-16 21:40:46 浏览: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