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装备
⑴ 关于剧情道具
剧情道具,总的来复说是可以丢掉的!制
比如说25剧情不是有分几个选择吗?
有其中一个选择是有个55级剧情需要用的道具(琉漓碎片)
那个是可以丢弃的!
只不过丢掉了,重新找来道具是很麻烦的!
有可能可以和玩家收买!
要是找不到,你以后的剧情就没办法接上去了(过不了55级
和55级以后的剧情)
建议不要丢弃!
祝你玩得愉快!
⑵ 剧组道具工作内容都有哪些
具体具体
⑶ 剧组道具管理 除了管理道具 具体干什么
1、剧组物品道具转场或拉出须由影视部开具的物品出入单方可放行。
2、按照影视部开具的出入单仔细进行拉出物品的核对和检查。
3、负责剧组道具的管理和发放,协调布置置景等。
⑷ 京剧的道具有几种请举例说明
“道具”是舶来词,京剧例称“砌末”。砌末不同于日常生活用具,是经过夸张和美化了的舞台装饰用具,主要有桌椅、旗帜、马鞭等物品。
马鞭分文用和武用两种,杆头挂三绺丝缨的为文用马鞭,杆头挂五绺丝缨的为武用马鞭。也可用以代表马,如红、黄、白、黑、粉色的马鞭,分别代表红鬃马、黄骠马、白龙马、乌骓马、桃花马。剧中人执鞭而舞,是骑马奔驰;持鞭不舞,是牵马而行。还可用以代表牛、驴等牲畜以及打人用的鞭子。
除此之外,还有銮驾、帐幔、兵器、圣旨、牙笏、文房和云帚等道具。
转区后赚的钱和装备可以交易,转区后的东西30天内不能交易,装备180天不能交易(除非是那区的东西没有交易限制的),
⑹ 勇士ol剧情装备升星
我想,只有打造装备才能升星吧,也就是说用图纸做出来的装备才可以升星。。。因为我发现貌似刷图刷出来的装备都是剧情装备?!?
⑺ 剧组道具师具体干什么
1、根据美工师整体造型设计意图,完成影视片等道具设计
2、组织制作影视片所专需要的道具及陈设
3、组织、收集属或装置、置换道具
4、提供(转借)有关道具
5、携带道具入场,归还有关道具
6、服务拍摄现场紧急事务
7、对拍摄现场道具进行运用
(7)剧装备扩展阅读
道具师是电影道具部门的创作人员,负责设计组织一部影片所需要的各种道具,负责编制道具预算,对难以解决的特定道具,负责监制与验收。
通用剧组建制如下:
导演组:导演、副导演、执行导演、场记。
制片组:制片主任、现场制片、生活制片、外联制片、监制、统筹、财务。
剧务组:剧务主任、剧务助理、剧务。
摄影组:摄影指导、摄影师、副摄影师、摄影助理、机械员、灯光师、灯光助理。
美工组:总美术师、副美术师、美术助理及服装、道具、化妆等小组。
录音组:设录音师和录音员。
⑻ 血衣楼出的70装备好还是81剧情装备好
龙首吧龙首有套装的,还有属性,血衣楼没套装的,所以50龙首的套装好
⑼ 剧组道具都有什么活
凡是拉你去剧组做道具的都是传销骗局,千万不要去。
⑽ 京剧道具介绍
演绎道具
1、伴奏乐器
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器与管弦乐器。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
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2、舞台道具
砌末是大小道具与一些简单装置的统称,是戏曲解决表演与实物矛盾的特殊产物。砌末一词在金、元时期已有。传统戏曲舞台上的砌末包括生活用具(如烛台、灯笼、扇子、手绢、文房四宝、茶具、酒具),交通用具(如轿子、车旗、船桨、马鞭等)。
武器又称刀枪把子(如各种刀、枪、剑、斧、锤、鞭、棍、棒等),以及表现环境、点染气氛的种种物件(如布城、大帐、小帐、门旗、纛旗、水旗,风旗、火旗、蛮仪器仗、桌围椅披)等。除常用的砌末之外,也可根据演出需要临时添置。
(10)剧装备扩展阅读
京剧的形成期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
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
他们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俱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西皮、二簧上和京剧戏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语言特点的说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一代京剧演员中,尚有老生卢胜奎、薛印轩、张汝林、王九龄等;小生龙德云、徐小香;旦胡喜禄、罗巧福、梅巧玲;丑杨鸣玉、刘赶三;老旦郝兰田、谭志道。
净朱大麻子、任花脸等,他们为丰富各个行当的声腔及表演艺术,均有独特创造。后任“四喜班”班主的梅巧玲,勇于突破青衣、花旦的严格分工旧规,为旦角的演唱艺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同光名伶十三绝》是京剧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由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他参照了清代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的形式。
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1860至1890)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用工笔重彩把他们扮演的剧中人物描绘出来,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
此画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由进化社朱复昌在书肆收购,经缩小影印问世,并附编《同光名伶十三绝传》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