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品文物
⑴ 李老师浅谈怎样辨别“传世瓷器”和“出土瓷
鉴别区分新老瓷器的方法:老瓷与新瓷之间,在大部分器物中,在正常状态下,是正与反相对立的关系。在这里只写有关老瓷器方面的特征与共性。一、一般老瓷器的釉面温润如玉,没有耀眼的浮光。二、传世老瓷器在釉面上应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痕迹,分布状况自然有序。三、出土的老瓷一般应有土腥味存在。随着时间流逝,土腥味逐渐变少。四、出土的老瓷,有的有土锈斑痕入釉的现象。五、出土的老瓷,如有开片纹、土斑锈应侵入釉中的开片中,呈晕散状存在。六、一般老瓷的胎质细腻坚硬。七、一般老瓷的胎骨重量、手感适中。八、一般老瓷的胎壁厚薄适中。九、一般老瓷的纹饰流畅自然。十、一般老瓷在器物造型上,以实用为准则,无臆造现象。十一、老瓷的釉面彩料属低温铅釉料,日久可见银光色。十二、老瓷的青花色调,埋入釉下,没有漂浮的感觉。当然鉴别区分新老瓷器的方法还有很多。而且每个人的鉴别区分方法可能都有不同。在学习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鉴别区分方法。最后,新老瓷器的鉴别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牵涉到瓷器的胎质、釉面、发色、器型、纹饰、制作工艺以及反应在瓷器上的时代特征等。又可通过瓷器上的这些特征来断定它的年代。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古瓷的仿制层出不穷。已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收藏古老瓷器上一定要谨慎行事,避免受骗上当。分期与断代 目前古陶瓷鉴定分期断代法,以明清时期为例,还是习惯于先按大的朝代划分,再按帝王年号细分。从器物断代科学性看,实际上这种按小朝代划分法不尽合理,因为按时代发展和器物变化规律来说,本应要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因此按照年代或时期(包括年限、时段)的早、中、晚划分可能会更符合实际情况。从器物鉴定角度看,划分的年限范围越小就越准确。 元代以前的器物,定出大的朝代即可,不必按皇帝年号分期,但其中朝代较长的还可分出早、中、晚三期(如唐早期、宋中期、元晚期等)。明清距离现代较近,各种传世品和出土文物都很多,在民间还有大量仿制品,情况较为复杂,因此要力求做到鉴定准确,尽量缩短时间跨度。下面的分期,分别把风格和年代比较相近的时代划分在一起,其中年号时间较长的要再分期(如康熙60年还可分出早、中、晚三期),有的处于朝代或帝王更替期,也可以初期、末期称之。 一、明代大体可分为五期:一期为明初,即洪武、建文,共35年。二期为明早期,又可分前后阶段,前阶段为永乐、洪熙、宣德,共33年;后阶段为正统、景泰、天顺,共29年,前后阶段共62年。其中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未见署官窑年款,瓷器风格亦有别于前后朝代,故又被称空白期。第三期为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共57年,正德后期已开启晚明风格。第四期为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共100年;第五期为明末,天启、崇祯,共24年。 二、清代也可分为五期,一期为清初,顺治,18年。二期为清早期,康熙、雍正,共74年。三期为清中期,乾隆、嘉庆,共85年。四期为清晚期,道光、咸丰、同治,共54年,也叫晚清时期。第五期为清末,光绪、宣统,共37年。 以上只是大致的年代划分,另外还有几种特定时期(特指)叫法,如鼎盛期青花瓷(以永乐、宣德朝“宣青”时期为代表)、空白期青花瓷(专指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无官窑款时期)、“克拉克”青花瓷(专指以明万历朝外销西方的青花瓷)、转变期青花瓷(以明崇祯朝青花精品瓷为代表)、高峰期青花瓷(以康熙时期“翠毛蓝” 青花为代表)、仿古瓷兴盛期(以清康、雍、乾三代以仿明官窑瓷为代表)、伪品泛滥期(以清末民国初制作的赝品为代表),还有祥瑞瓷(专指天启、崇祯时期带日本风格的瓷器)、南明瓷(专指明末清初建立的南明政权瓷器)、洪宪瓷(以署“居仁堂制”款瓷为代表)、广彩(专指清中期景德镇制瓷胎运往广州彩绘的外销瓷)、浅绛彩(清末民初朱山八友彩绘瓷为代表)等。 三、明代洪武和天启、崇祯,清代顺治和光绪、宣统,分别处在朝代更替时期,器物具有过渡期的特征。明代除了空白期三朝外,不见正式署帝王年号款的还有洪武、建文、洪熙、泰昌几个朝代瓷器。洪武朝和空白期三朝只见到署干支年号款,建文朝4年,洪熙帝在位1年,泰昌帝仅在位30天,均无标准器传世,其瓷器面目不清。改朝换代对器物风格的影响,就日常生活用品来说,这种变化是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以及新原料、新工艺、新产品、新科技的出现而变化的,是渐变式而不是突变式。 以上所说,主要是以青花瓷器的发展概况、时代典型特征和器物总体风格来划分的。但要注意在每个朝代更迭或过渡时期,前后朝代器物的面貌特征大多相似,前代往往孕育着后代的雏形,后代亦常常带有前代遗风,有的特征是共有的,很难截然划分清楚。
⑵ 在中国什么收藏品可以传世
我觉得中国博物馆里的那些东西都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流产到今天已经很不容易了,相信它可以持续的更久。
⑶ 汉代玉器文物的种类,传世的精品有哪些
秦统一六国后不久,天下大乱,刘氏汉朝建立。汉朝建立初期,用儒家礼教思想教育人们,使得崇尚礼仪、注重气节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经济文化也得到恢复。从考古出土的数万件汉代文物中看出,汉代玉器遍布全国。比较有影响的,有西汉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山东巨野昌邑哀王墓,江苏徐州楚王墓,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玉器数量大而集中。
汉代组玉大量出现。如:刘胜夫妇墓的玉器完整地再现了葬玉和用玉。葬玉类有玉衣、九窍塞以及玉握、玉琀。其玉衣由2498片玉片连缀而成,上衣前片制成鼓起的腹部,后面下端做出人体臀部,袖筒上粗下细;裤筒制成人腿形,形象逼真。又如:汉代玉剑饰,由玉首、玉格等几部分组成。
汉代玉器还有如下风格和特点:1.一部分传统玉器消失,一部分罕见。如礼器和仪仗器的琮、圭、璋、戈、钺、戚、刀、斧、铲、凿,基本消失。玦、镯、笄、坠、珠、管极少见到。另外,新的器物大量出现:如座屏、高足杯、葬玉、刚卯、翁仲、辟邪、铺首、玉剑具、心形佩(也称鸡心佩)。2.在汉代,羊脂白玉雕刻制品大量在内地流行。3.雕刻手法多样,精雕细琢的玉器屡见不鲜。透雕更加普遍,使玉器更显立体感。4.在汉代,以简练的雕刻风格影响后代,这种表现手法常被人们称之为“汉八刀”,特别是以玉翁仲人、玉单、玉猪为代表,这是汉代玉器雕刻的一大特色。5.汉代玉器上还出现了四灵图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辟邪灵神)作为纹饰,经常在玉璧上出现。单独的龙、凤纹装饰也常在玉璧上出现。6.在汉代玉器上,许多纹饰是继承前代战国时期,如卷云纹、谷纹、蒲纹,都是战国较流行的,或单独出现,或几种纹饰混合出现。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的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礼仪性的玉器 (所谓“瑞玉” )较前减少,组成佩饰的各种佩玉在种类上趋于简化,用于丧葬的玉器显著增加,玉制的日用品和装饰品也有较大的发展。在雕琢工艺方面,圆雕、高浮雕、透雕的玉器和镶玉器物较前增多。纹饰的风格由以抽象为主转向以写实为主,一些像生类玉器也有了现实感和生命力,形神能巧妙地结合于一体,这些都为先秦玉器所不及。
汉代的玉器种类很多,按社会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日用品、装饰品、艺术品、辟邪用玉、礼仪用玉和丧葬用玉。
传世的日用器有奁、洗、卮、灯、耳杯等。出土的器类有高足杯、角形杯、带托高足杯、盒、枕、带钩、印章等。装饰品可分为人身上的玉饰和器物上的玉饰两大类。人身上的玉饰主要是佩玉,计有璜、环、琥、珑和玉舞人等。玉环的纹饰优美多样,在佩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汉代圆雕的工艺美术品数量虽不多,但表现了汉代玉器造型艺术的高度水平。汉代用于辟邪的玉制品有刚卯,除见于著录的传世品外,发掘出土的刚卯为数不多。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考察,汉代用于礼仪的玉器和先秦时期有所不同。但到汉代只有璧和圭仍然作为礼仪上使用的玉器。玉璧在汉墓中出土很多,玉圭则从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消失。汉代虽然还存在“六器”中的琥和璜,但已是作为装饰用的佩玉了。另外,璋和琮在汉代可能已不再制造和使用。汉代认为玉石能使尸骨不朽,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葬玉主要有玉衣、玉九窍塞、玉琀和握玉。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完整的玉衣由头罩、上衣、裤筒、手套和鞋5部分组成,每部分都由许多小玉片编成,是汉代治玉工艺高度发展的产物。玉九窍塞是作为填塞或遮盖耳、目、口、鼻、肛门和生殖器等九窍用的,这些玉制品皆为素面。玉琀一般作蝉形,置于死者口中。至于死者手中的握玉,在西汉中期以前多作璜形,系用玉璧改制而成,到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流行为玉猪。死者手握玉猪的习俗,在东汉和魏晋南北朝都很流行。玉蝉和玉猪的造型变化不大,刻纹也都比较简单。
⑷ 什么叫传世文物
传世文物是指和出土文物性对的,早已在世间传播流通的文物。
⑸ 文物怎么能证明是祖传的
基本不能证明
传世,流传于后世,可子孙后代相继,但是文物基本不能证明是祖传的除非你家历来都是名门望族或者这件文物很珍贵。
但是只要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古董是自家祖传的也可以,但是古董与文物有界限,文物属于国家的,参考历史价值,不应该归于个人所有,毕竟这是我国的国情。
(5)传世品文物扩展阅读
在文物藏品中,特别是传世品,往往夹杂着伪品。在保管、研究、陈列时,首先要把混入文物的伪品辨别出来。
1:辨别真伪
主要是对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而言。对文物史迹,只是其中一部分需要辨伪。建筑物上的附属品石雕、木雕等毁坏之后,又按原状重新雕刻,与建筑物并非同时之物,其他构件的更换亦如此,如不辨别,把它定为原件,会引起混乱。
2:断代
辨别文物的年代,是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之一。确定了文物年代,就可将其置于当时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研究。文物的真伪,最根本的是时代不同,还有所用材料、工艺的差别。
文物断代对一切文物来说,都是必须的。在文物的断代研究中,除由于作伪而造成的一些文物年代混乱,需要鉴定辨别外,还有大量文物本身并无纪年,需要鉴定,判明年代。
一些传世文物在历史流传中,由于自然损坏,有意挖损等,给确定年代带来了困难,还有一些文物史迹如古建筑,不同朝代屡次重修,更换构件,使一座建筑物具有多时代的构件,另有一些碑刻的纪年或关键字被砸去等,这些都需要通过鉴定,去判明年代。
3:评定价值
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没有价值的遗存,不能称其为文物。在历史遗存被确定为文物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研究,评定其是否有价值。在确定某历史遗存为文物之后,要研究它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高低。
在研究文物的过程中,应将它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分析它的内容,鉴定它的制作工艺,揭示它的内涵及其在历史的地位与作用。从而确定它的价值高低,或它的价值的主要表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传世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