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掛機裝備 » 洪水救援裝備

洪水救援裝備

發布時間: 2021-03-14 10:20:26

㈠ 防洪物資都包括什麼呢

1、防汛物資主要涉及到防汛搶險物資是防汛搶險物資的簡稱主要包含兩大類:防汛搶險工具與設備和防汛設備物資。

2、防汛搶險工具和防汛設備物資,具體包括:

(1)專用搶險機具:拋石機、植樁機;

(2)運輸設備:拖拉機、翻斗車、汽車、駁船;

(3)機械設備:推土機、鏟運機、挖掘機、裝載機、壓實機械;

(4)照明設備:應急手持電燈、柴油發電機組、汽油發電機;

(5)通信系統:海事衛星系統、救生設備、非充氣式救生衣、充氣式救生衣、溺水自動救生器、水上安全帶、玻璃鋼救生艇;

(6)砂石料:砂、石子、塊石、料石;

(7)土工合成材料:土工織物、土工膜及土工復合材料、土工特種材料4大類。

(1)洪水救援裝備擴展閱讀:

汛期的工作

1、掌握水情及天氣情況:及時發布有關洪水的氣溫、風、降水、冰雪、水位、潮位、流量等氣象水文情況,預報可能產生的洪峰、增水、洪量等水情,必要時下達警報。

2、調度洪水:依據水情和工程情況,以及防汛調度方案,運用已建的各種防洪工程,進行防洪調度。在需要運用分洪、蓄洪、滯洪措施時,及時果斷作出決定,下達命令,按時、按量分洪、蓄洪。

3、工程守護:組織防汛人員,不間斷地巡查和防守堤、壩、涵閘等工程,及時發現險情,分析原因,正確判斷,擬定搶護方案,組織搶護。警戒水位以下,一般由專業人員防守,超出警戒水位,組織防汛人員防守。

4、應急措施:遇有超標准洪水,在人力不能抗禦時,應請示上級同意,按批準的緊急措施方案和規定的程序,及時執行臨時扒口等分洪緊急措施,以盡量減少損失,避免人員死亡。對淹沒區或可能被淹區內居民,進行轉移安置。

5、搶險:多數險情,都是從小向大發展,出險前多有預兆。勤檢查,早發現,險情易搶護。堤防滲漏險情搶護原則,是臨河截、背河排;護岸搶護主要是固根防沖;穿堤建築物兩側滲漏,也是前堵、後排,對其滑動險情,主要是加重阻滑(見堤防搶險)。

㈡ 消防員洪水中開挖掘機救人,當消防員都需要哪些技術

消防員就是萬能的,各種技術都得必備,就連開挖機都得學會,這次就派上了用場開挖機,洪水中救人。

㈢ 給大家普及一下消防救援裝備主要有哪些

消防、礦山、地震、化工、石油、爆炸、洪水等,你可以去中國消防救援裝備門戶中看看,域名是xf119,後綴名是.mobi。

㈣ 2013年廣東水災的救援情況

受強台風「尤特」帶來的持續強降雨影響,8月14日至8月20日,廣東省公路設施損毀嚴重,多條山區航道水位暴漲;8月17日晚,京廣鐵路受阻,上下行線中斷行車。針對層出不窮的突發狀況,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爭分奪秒展開搶險救災行動。
2013年8月17日晚,廣東省省長朱小丹致電在省防總坐鎮指揮的副省長、省防總總指揮鄧海光,向在全省抗洪一線同志表示慰問,要求繼續加強防範,確保不出大事故,加強水庫科學調度,加強與鐵路部門聯系,加強信息預警,互相配合做好防汛工作。駐粵部隊共出動現役和民兵共5800餘人次,沖鋒舟、橡皮艇230餘艘次,轉移受災群眾37000餘人,並派出軍用直升機參與搶險救災。
省武警總隊、公安消防總隊也分別派出力量參與各地搶險救災。省公安廳飛行大隊戰勝惡劣天氣,於18日上午將搶險救援裝備空投到紫金縣被洪水圍困地區。
2013年8月16日以來,省民政廳共派出18個工作組趕赴重災區,檢查督導災害救助工作。8月15日以來,省民政廳緊急向災區調撥救災帳篷3600頂、棉被6000床、毛巾被16400床、毛毯2850床、折疊床7907張、衣服11660套、應急燈1280盞、雨衣1560件、解放鞋3400雙、發電機2台,物資折款1000多萬元。
省財政再撥2500萬元支持救災
廣東省財政在8月17日緊急預撥第一批省級補助資金7000萬元的基礎上,8月20日再次預撥汕頭、江門、潮州、雲浮等4市救災復產省級補助資金2500萬元,其中汕頭1000萬元,江門、潮州、雲浮各500萬元。

㈤ 遇到洪水時急救方式都有什麼

‍‍‍‍首先應該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層建築避險,而後要與救援部門取得聯系。同時,注意收集各種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為逃離險境的好工具。分析洪水中人員失蹤的原因,一方面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有的人不了解水情而涉險水。所以,洪水中必須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定要在安全地帶等待救援,而且家中最好是有備用一些應急裝備,以備不時之需。
1、避難所一般應選擇在距家最近、地勢較高、交通較為方便及衛生條件較好的地方。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層建築的平坦樓頂,地勢較高或有牢固樓房的學校、醫院等。
2、將衣被等禦寒物放至高處保存;將不便攜帶的貴重物品做防水捆紮後埋入地下或置放高處,票款、首飾等物品可縫在衣物中。
3、扎制木排,並搜集木盆、木塊等漂浮材料加工為救生設備以備急需;洪水到來時難以找到適合的飲用水,所以在洪水來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貯備干凈的飲用水。
4、准備好醫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種尚能使用的通訊設施,可與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訊、交通聯系。‍‍‍‍

㈥ 水災救援設備有哪些,都有什麼功能

抽水泵 抽水車

㈦ 我國即將進入防汛關鍵期,洪水來臨時我們應准備哪些物資

洪水來臨我們應該准備好充足的食物和水,只有有了充足的食物和水我們才能在抗洪中很好的生活。

㈧ 萬一洪水來臨 需要做好哪些准備

緊急救援專家向澳洲民眾建議,及早做好洪災准備。專家們列出了以下要點,提醒澳洲民眾注意在這段期間應該如何應對。聽從救援人員指揮很重要。新州緊急救援處的Phil Campbell稱:「急救人員要求禁止涉入洪水或者是讓人們撤離時,人們應該聽從,這十分重要。」還需要做好如下准備,警惕洪災到來: 持續收聽地方播音台發布的最新災情消息;整理好一個緊急裝備,包括飲用水、電池、食物、葯品、緊急情況聯系人號碼名單、手電筒、蠟燭、防水火柴以及存放珍貴物件的防水包;認清遷移路線和遷移中心;做好隨時遷移的准備;如果家裡斷電了,要保證有塊充滿電的手機電池和車載充電器。如果想打電話,可以發動汽車引起,然後將手機插入充電器;如果你身邊沒有其他人,無法發出求救,您可以在窗戶外面懸掛白色床單,這樣急救服務機構的直升飛機發現你的可能性會更大。如果必須遷移: 有時間的話,帶上戶外裝備;拔掉所有電器的插頭;將地板上的必須品放在更高的地方;如果有必要,關掉煤氣和輸電總閘; 如果您站在水中,請勿觸碰電器;帶上您的緊急裝備;離家之前記得鎖上房門;穿一雙耐磨的鞋;只能穿行積水區,因為看上緩慢的水流也有可能把您扳倒。使用棍子檢查前方是否可通行;不能做的事包括:不要在洪水中游泳或涉水;不要開車通過洪水。專家告誡:如果房屋受到威脅,那麼最好離開,盡可能去往地勢較高的地區,最好是一棟兩層樓的建築,千萬不要試圖從洪水中穿行。洪水中混雜了污水、動物、其他污染物、樹枝和汽車燈,因此最好遠離洪水。就算水面看上去很平靜,水流和洪水的深度可能會迅速把人拖進水底。

㈨ 在這次洪澇災害中有哪些最可愛的人參與了救災有哪些黑科技發揮了重大作用

戰略措施1:制訂預案,常備不懈

通過在國家、省、市、區以及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等制訂與演練應急預案,形成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有條不紊、有備無患的局面。應急預案應包括對自然災害的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預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響應、應急處置、應急保障、調查評估等機制,形成包含事前、事發、事中、事後等各環節的一整套工作運行機制。
不能將預案束之高閣,要通過培訓和預案演練使廣大群眾、災害管理人員熟練掌握預案,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預案。
居安思危,預防為主。要增強憂患意識,常抓不懈,防患於未然。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政府應鼓勵社區制定緊急防災預案、開展救災演練、裝備專門的通訊設備在緊急條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訊方式,並保證必要的緊急儲備物資和設施。積極做好裝備、技術、人員等方面的應急准備。

戰略措施2:以人為本,避災減災
以人為本,把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防災減災的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危害。
面對自然災害,科學防禦,從早期盲目的抗災到近年來主動地避災,體現了在防災減災中的科學發展觀。

戰略措施3:監測預警,依靠科技
在防災減災中堅持「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把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並高度重視和做好面向全社會,包括社會弱勢群體的預警信息發布。
氣象災害是可以有較長預警時效、較高預測預報准確率的一類突發公共事件,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加強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製作工作,加強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工作,是提高防災減災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災減災的綜合素質。通過加強防災減災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採用與推廣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並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科技水平。
2005年台風防禦工作實踐充分體現了現代化氣象科技在防颱抗台中的重要作用。新一代天氣雷達和自動氣象站、移動氣象台,以及氣象衛星等現代化探測手段,提高了對台風的最新動態進行實時監測的能力;數值預報產品,為准確預報台風未來的路徑提供了參考依據,使預報員對台風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更有信心、更有把握,為准確超前的預報提供了科學依據;骨幹預報員在台風預報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戰略措施4:防災意識,全民普及
社會公眾是防災的主體。增強憂患意識,防患於未然,防災減災需要廣大社會公眾廣泛增強防災意識、了解與掌握避災知識。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普通群眾能夠知道如何處置災害情況,如何保護自己,幫助他人。
政府與社會團體應組織和宣傳災害知識,培訓災害專業人員或志願者。有關部門通過圖書、報刊、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網路等,廣泛宣傳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過開展「防災(減災)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村莊」行動,使最基層的社區居民、廣大中小學生、企業員工、廣大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民、社會弱勢群體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掌握基本的避災、自救、互救技能,達到減災目的。防災減災需要從娃娃抓起,把災害、災害應急知識納入中小學教學內容。
有關部門應編寫自然災害防禦宣傳手冊與宣傳材料,廣泛宣傳與普及災害知識、應急管理知識、防災減災知識,提高基層群眾參與應急管理能力與自救能力。
社會公眾要充分認識災害預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類預警信息含義,在收到災害預警信息時,根據不同預警信息、不同的預警級別,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需要建立廣泛、暢通的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利用廣播、電話、手機簡訊、街區顯示屏和互聯網等多種形式發布預警信息,重要預警信息在電視節目中能即時插播和滾動播出。有關部門能確保災害預警信息在有效時間內到達有效用戶手中,使他們有機會採取有效防禦措施,達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近年來,氣象部門在重大氣象預警信息服務中,向政府相關部門呈送供決策的氣象信息的同時,在電視上滾動播出氣象警報,並用手機簡訊將氣象預警信息發布至用戶,使基層幹部和群眾對預警情況心中有數,從而解決氣象產品從氣象局到普通用戶的「最後一公里」難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戰略措施5:應急機制,快速響應
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建立「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快速響應、協同應對」是應急機制的核心。
防災減災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組織領導,各個部門積極響應。在氣象災害應急管理中,氣象部門在內部上下聯動的同時,加強了與新聞、水利、民政、安全監督、海洋、農業、林業、環境等部門的橫向聯動和緊密協作,建立應急聯動機制,把氣象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公共服務體系。
需要加強以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制度,充分動員和發揮鄉鎮、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志願者隊伍的作用,依靠公眾力量,形成規范、高效的災害管理工作流程。

戰略措施6:分類防災,針對行動
不同災種對人類生活、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差異很大,防災減災的重點、措施也不同,如對台風災害,重點是防禦強風、暴雨、高潮位對沿海船隻、沿海居民的影響,強霧、雪災則對航空、交通運輸形成很大影響,沙塵暴災害主要影響空氣質量。根據不同災種特點以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特徵,採取針對性應對措施。
預防和減輕台風災害,應根據台風預警級別,及時疏散沿海地區居民,人員應盡可能呆在防風安全的地方,加固港口設施,防止船隻走錨、擱淺和碰撞,拆除高層建築廣告牌,預防強暴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災害。
對暴雨洪澇災害,根據雨情發展,及時轉移滯洪區、泄洪區人員、財產,及時轉移城市低窪危險地帶以及危房居民,切斷低窪地帶有危險的室外電源。
濃霧發生時,大氣能見度與空氣質量明顯下降,機場、高速公路、航運採取停運、封閉措施,交通駕駛人員控制速度,確保安全,居民減少外出、外出時戴口罩。
雪災發生時,相關部門做好交通疏導,必要時關閉道路交通,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駕駛人員小心駕駛,防範道路結冰影響。

戰略措施7:人工影響,力助減災
人工影響天氣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減災科技手段。在合適的天氣形勢下,組織開展人工增雨、人工消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霧等作業,可以有效抵禦和減輕乾旱、洪澇、雹災、霧災等氣象災害的影響和損失。

戰略措施8:風險評估,未雨綢繆
自然災害風險指未來若干年內可能達到的災害程度及其發生的可能性。開展災害風險調查、分析與評估,了解特定地區、不同災種的發生規律,了解各種自然災害的致災因子對自然、社會、經濟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影響的短期和長期變化方式,並在此基礎上採取行動,降低自然災害風險,減少自然災害對社會經濟和人們生命財產所造成的損失。自然災害的風險評估包括災情監測與識別、確定自然災害分級和評定標准、建立災害信息系統和評估模式、災害風險評價與對策等。
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區對自然災害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不同,其防災救災能力也各不相同。災區的經濟實力與發展水平、社會制度、災區自組織能力都是影響區域自救能力和恢復能力的重要因素。經濟發達地區,一旦遭受重大自然災害,災後恢復能力強,速度快,但其損失也就越大;不發達地區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弱。當致災因子與自然、社會、經濟和環境的脆弱性相結合,災害風險也隨著增加。
通過自然災害的綜合風險評估,並應用評估結果,可以進一步探討自然災害風險管理模式和預防措施,可以有針對性地控制災害,規范對易災地區的利用,提高對災害的認識。
美國等發達國家在災害風險評估方面的經驗與做法值得我國學習、借鑒。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建立了對內陸和周邊水域、森林和其他自然資源進行制圖、調查的政府機構,收集了大量有關洪水、火災、風暴和相關災害的數據,為有關地區後來的災害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美國地質調查局、海岸和地質調查局、美國林業局在內的機構,記錄了大量洪水、航運災難、極端氣候事件、森林火災,以及相關的原因和措施方面的資料。依據風險評估資料,建造大規模的防災工程,如堤壩、水庫、海堤等,突發事件「避難」場所;從法律上控制對易災土地的利用;制定建築物和基礎設施的防災標准和法規;通過教育和宣傳,提高多災地區居民的防災意識;開展農作物、洪水和地震保險;開展改善氣候的實驗,如人工增雨、消霧、減弱風暴,及降低地層縫隙的壓力避免地震等實驗。在上世紀中葉,聯邦政府還制定了全國性的第一部災害救助法律,啟動永久性的災害救助項目。美國陸軍工程兵在修建災害工程 (防洪堤、水壩和防洪牆)的同時,還為大型人工養灘項目提供資金資助、為沿海地

㈩ 為什麼中國軍隊救災不帶武器

救災,怎會有用「武」之地?
救災物資才是最匱乏的東西啊。

熱點內容
完美緣怎麼用 發布:2021-03-16 21:51:05 瀏覽:903
陸貞傳奇百度影音59 發布:2021-03-16 21:51:04 瀏覽:613
全民奇跡26無限鑽石sf 發布:2021-03-16 21:51:02 瀏覽:654
夢幻手游大神 發布:2021-03-16 21:49:52 瀏覽:928
dnf女聖職者本子 發布:2021-03-16 21:47:35 瀏覽:170
昆明新開商場 發布:2021-03-16 21:43:27 瀏覽:797
捉鬼傳奇 發布:2021-03-16 21:43:12 瀏覽:816
微服私服 發布:2021-03-16 21:42:11 瀏覽:340
風雲之龍耀九州私服 發布:2021-03-16 21:41:57 瀏覽:525
北魏傳奇之宏圖恨 發布:2021-03-16 21:40:46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