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掛機裝備 » 中國地質裝備

中國地質裝備

發布時間: 2021-03-10 12:42:52

❶ 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組織結構與制度框架

為了實現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目標,要具備兩個方面的基礎條件:一是設計系統的、能體現提高地質技術裝備效率的制度體系;二是要有健全的不同層次的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的機構,配備相關人員。見圖7-5。

圖7-5 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基礎條件示意圖

一、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組織結構框架

1.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組織結構分析

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的4個層次,即: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局屬單位——裝備使用者(含地質技術裝備託管單位),其管理組織機構和職責見圖7-6。

國土資源部主要負責裝備管理政策、辦法的審定,裝備規劃、計劃、預算的申報與下達等全局性的宏觀管理。中國地質調查局是組織實施裝備管理的主要機構,負責制定局地質裝備管理制度、編制計劃和預算建議、組織實施、信息管理、統計分析、監督考查,具體負責局管設備集中采購、審批報廢、調配等。局屬單位負有向上申報計劃、裝備維護管理、地質技術裝備信息管理、清查裝備、組織分散采購等主要職責;對裝備的使用情況負有直接責任,對裝備的配給提出建議。裝備使用者負有裝備合理使用、維修、保養、向上級匯報裝備情況的直接責任,接受上級單位對裝備管理情況的檢查。裝備使用者是有具體控制權的使用主體。

2.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組織框架建議

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的組織結構,從管理主體上分為上述4個層次,其中第一個層次和第四個層次,分別是總量管理和具體操作使用管理,而第二個層次和第三個層次,則承擔了大量的過程管理,其管理內容既全面又重要,既要管理實物形態,又要管理價值形態;既要搞好靜態管理(合理配置),又要搞好動態管理(設備狀態);既要管理技術裝備本身,又要保證生產需要。所以,這兩個管理主體,必須在內部建立裝備管理組織機構體系,落實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的職責。

當前,在局機關及局屬單位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裝備管理的組織機構體系見圖7-7。局機關有專門的裝備管理部門,財務部承擔了部分價值管理的職能。中國地質調查局局屬27家單位有33%建立了專門的裝備管理機構,52%的單位沒有建立專門管理機構,將裝備管理機構掛靠在其他機構並設立裝備管理崗位,15%的單位組成的裝備管理領導小組或管理委員會等臨時性組織,指導「野戰軍」裝備的采購和裝備全面管理工作。27個局屬單位的裝備專職管理人員共51人,兼職管理人員42人。多數單位的技術裝備專門管理人員為1~2人,全面負責裝備采購、使用和管理工作。總體上講,目前的裝備組織體系基本能夠應急性解決目前裝備管理的需要,但很多職能還沒有到位。

圖7-6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組織職責框架圖

圖7-7 裝備管理的組織機構體系圖

課題組研究認為,未來發展應當建立專門的裝備管理機構,統一管理單位所屬的全部地質技術裝備。主要依據:一是有利於落實管理責任,使地質技術裝備在公益性地質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二是從長期發展看,中央公益性地質隊伍的規模和核心能力還沒有到位,尚需要適度擴大規模,裝備也需要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三是從發展趨勢看,未來的公益性地質工作更多地依靠科學技術而不是主要靠增加人員,地質技術裝備是科學技術的載體,在未來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四是具體從實際情況看,設置專門的裝備管理機構,並不需要過多地增加管理人員,而管理工作會大大加強。

裝備管理組織機構建設的核心是要建立起責任落實體系。無論專門機構還是兼職機構,無論專職兼職人員,要能夠相互配合,職責明晰,完成現階段需要的管理任務。關鍵是責任要落實,責任要全覆蓋。要樹立全員裝備責任意識,除了裝備管理的專職人員、兼職人員外,裝備的使用者、各層級組織的負責人要有管理所使用裝備的相應職責,這一點要在制度中加以明確,要強化全員裝備責任意識。

二、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制度框架

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制度框架應覆蓋管理的各個方面見圖7-8。針對管理的重點環節和重要方面,要分別研究制度建設規劃,使其規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的重點環節主要包括:編制申請計劃和預算、裝備采購、驗收入庫及保管、登記入賬、領用發出、使用過程管理、裝備處置、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統計報告和檢查、管理和使用的培訓、維護和運行、地質技術裝備發展的長效機制等。

1.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制度框架體系及主要內容

針對以上重要環節,結合管理實踐,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制度體系一般應當包括11項管理辦法:設備前期管理辦法、設備使用與維護管理辦法、設備檢修管理辦法、設備備件管理辦法、設備事故管理辦法、設備資產處置管理辦法、設備檔案管理辦法、設備統計管理辦法、設備管理與技術人員培訓管理辦法和設備工作考核與獎懲辦法等。以下10個管理辦法,涵蓋裝備管理的4個流程,並對每個流程作出相應的規定。

(1)設備前期管理辦法。設備前期管理是指從規劃到投產這一階段的全部工作。包括設備規劃方案的構思、調研、論證和決策;外購設備的選型和訂貨;設備安裝、調試與驗收;效果分析、評價和信息反饋等。對設備前期管理各環節有效的安排、協調和管理,為設備後期管理創造條件,使之充分發揮設備投資的效果。設備前期管理辦法包括:按照設備選購的基本原則,通過充分論證,編制企業設備規劃;根據地調工作發展的需要和資金的可能,制訂年度設備增置(更新)計劃,報請批准;根據批准計劃確定增購(更新)設備清單,並簽訂訂貨合同;實施到貨驗收,並及時組織設備的安裝與調試;組織有關部門參加設備鑒定、驗收,履行轉入固定資產手續,投入生產運營;明確上述各項工作的分工與責任。

(2)設備使用與維護管理辦法。設備使用與維護管理辦法是對設備的使用、保養、維護、潤滑、點檢、故障監測和定期技術狀況檢查等項內容實行科學管理的規定。設備使用與維護管理辦法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關於設備使用的要求,關於設備維護的要求,明確上述各項工作的分工與責任等。

(3)設備檢修管理辦法。設備檢修是為了補償設備的物質磨損,恢復設備的精度與性能,保證生產活動正常進行。設備檢修包括設備小修、項修和大修,以及為修理而進行的檢查工作。設備檢修管理辦法包括以下主要內容:依據設備技術狀況和生產運營的需要,確定設備大(項)修計劃;進行設備狀況檢查,確定修理內容,並做好修前的各項准備工作;按照修理工藝和修理停歇時間、修理工時與材料消耗定額,應用網路技術,組織修理工作;依照質量標准進行檢驗與驗收;設備檢修要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要把修理與改造結合起來;設備檢修要充分依靠社會化的維修市場,修理工時與材料消耗定額,應用網路技術,組織修理工作;設備檢修的經濟核算等。

圖7-8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制度框架圖

(4)設備備件管理辦法。設備的備件管理包括備件的采購(生產)、保管和供應等項工作。備件管理不僅是一項技術工作,也是一項經濟活動。加強設備備件管理對保證設備修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內容包括:根據設備類型與數量,合理確定備件的品種與數量,並適時組織采購或自製加工,保證數量需要;加強備件的驗收與保管,保證備件的質量要求;做好進口設備備件供應工作;健全圖紙與技術資料,完善備件管理基礎工作;充分開發和依靠備件的社會化供應渠道,減少單位備件儲備;加強經濟分析,降低備件資金佔用,加速資金周轉等。

(5)設備事故管理辦法。設備事故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採取有效措施,減少和杜絕設備事故的發生,以保證生產運營的正常進行和人身的安全,減少企業經濟損失。設備事故管理辦法包括以下主要內容: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的規定,明確設備事故的含義與分類;採取預防措施(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加強設備維護和按期進行設備檢查等),防止事故發生;依照設備事故發生的情況,組織原因分析,確定事故性質,採取防範措施,並對事故責任者進行教育和處分;組織設備修復,並進行事故經濟損失計算;做好事故總結,必要時報告上級有關部門。

(6)設備資產處置管理辦法。因生產經營情況的變化和設備的磨損與老化,要對部分設備資產進行處置,其內容包括:閑置設備調出、設備外借、設備租賃和設備報廢。為了使資產不受損失,應加強相應管理工作。設備資產處置管理辦法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定期核定閑置設備清單,凡有使用價值的應積極調出和外借;處置前做好保管工作,使其完好、安全;調出或外借時,應履行相應手續,並進行財務處理。

關於設備報廢,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並按照資產保值和技術進步的原則,制訂設備報廢標准。按照規定程序,履行相應手續,必要時應作技術鑒定。報廢設備不得留用和轉讓,原則上應作廢料處理。做好報廢設備的財務核算工作。

(7)設備檔案管理辦法。設備檔案是設備一生主要技術、經濟活動的真實記錄,又是開展設備綜合管理的重要依據,而且設備檔案是不能事後彌補的珍貴材料。因此,設備檔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設備檔案管理是指對設備檔案的收集整理、登記建賬、復制保管和借閱等環節的管理,為加強設備檔案管理,應制訂相應管理制度。其主要內容為:凡主要生產設備均要按單台建立檔案,檔案袋應附有目錄,並隨材料匯入時增添。檔案目錄主要包括歸檔時間、材料內容、頁數和經手人等項;新設備購建轉入固定資產時,就應建立檔案,設備原始記錄資料應隨即轉入檔案。舊設備調入時,應向原單位索取檔案資料,經核對無誤重新建檔案,繼續管理;設備調出時,檔案應隨即調走,對於因整頓而關停並轉的單位,更要注意檔案的保管移交。設備報廢但尚未拆除時,檔案應暫存。報廢拆除後,其檔案中有價值的部分轉給資料室,其他撤銷;各單位要在設備管理部門負責人領導下,建立設備檔案室(組)或設備檔案專櫃,由專人專職或兼職負責設備檔案的集中管理。管理人員要掌握科技基礎知識和具備一定工作能力,並盡量保證人員相對穩定,使其比較熟悉業務,便於服務。管理人員調動工作時,必須履行清點,交接手續。檔案管理人員要按期將匯入檔案的材料收集、匯總、登記入檔。收集、匯總時,管理人員要認真檢查材料的質量,不符合規定的應要求重寫。

(8)設備統計管理辦法。設備統計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准確、及時、全面、系統地搜集各種設備管理憑證和信息,對有關數據進行匯總和整理,完成年度和月度統計報表,為編制設備規劃和工作計劃提供依據。設備統計管理辦法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根據國家有關統計的規定和地調工作的需要,建立設備管理統計系統,確定負責部門與人員,並明確其職能與責任;確定設備統計工作的分類、內容與要求;建立設備信息傳遞渠道,確定統計工作的程序與周期;規定統計結果的確定,劃分不同內容的統計結果的發布形式與范圍;建立設備統計與信息工作的反饋制度。

(9)設備管理與技術人員培訓管理辦法。為了正確使用、精心維護設備,保證設備完好和安全生產,充分發揮設備效能,應提高設備管理與技術人員的素質。設備管理與技術人員培訓管理辦法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制訂設備工程各崗位人員的職責與要求;根據設備管理技術人員的水平和知識更新的需要,制訂分層次的崗位培訓計劃;培訓結束,考試及格,由有關部門頒發結業證書,作為上崗工作的條件;培訓工作可以自行組織,也應充分利用社會辦學單位;培訓考核工作要與工作調動、職稱評定和提級、提薪等相掛鉤。

(10)設備管理工作考核與獎懲辦法。對設備管理工作應當實行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以調動設備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積極性。為此,要對有關部門和相關崗位的設備工作情況進行檢查、考核、評比和獎懲。設備工作考核與獎懲辦法應包括以下內容:制訂有關部門、相關崗位設備管理的職責,以及考核標准;確定檢查、考核的方式與程序,制訂設備工作獎懲實施細則;經常性的考核情況與日常的獎勵掛鉤。年度評出的優秀班組、機台和職工應予以表彰或獎勵;由於工作失誤造成設備損壞和其他經濟損失的,應給予懲罰或處分。

2.地質技術裝備效益評價探討

為了全面、定量評價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專項的績效,根據財政部財建[2004]404號文《中央經濟建設部門項目績效考評管理辦法(試行)》中對績效評價的要求和提供的參考指標體系,結合地質技術裝備的特點,研究提出了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技術裝備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下簡稱指標體系),對該指標體系徵求意見、修改、完善後,將用於評價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專項的績效評價,也適用於其他資金渠道形成的地質技術裝備的績效評價。

指標體系共包括:實施內容績效、資金管理績效、裝備配置績效、裝備使用績效和裝備效益績效五大類18個具體指標(表7-3)。其中,實施內容績效、資金管理績效主要針對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專項整體的評價,裝備配置績效和裝備使用績效、裝備效益績效大多針對局屬單位的評價。

表7-3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技術裝備評價指標設置

續表

指標包括定性描述的指標和定量測算的指標。有可能定量測算的,給出了測算公式;不能定量測算的,採用定性描述。定性描述的指標,要求按照好、較好、一般、較差和很差5個等級描述。定量測算指標的實現取決於公式中的參數是否能夠獲得,如果參數不能獲得時,也可進行定性描述。

裝備效益指標中,裝備投資產出率是指年度單位裝備投資承擔的貨幣工作量,該指標中的裝備投資額承擔的貨幣工作量應當匹配。對工作效果的貢獻是考核由於新增裝備(技術進步)後在取得成果方面的突出貢獻,如:找礦的新突破和測試難題的解決等。由於難以定量,可考慮定性描述,最好用具體實例說明。工作效率提高程度是指由於採用了新裝備,工作效率比原來提高的程度。環保貢獻率是考核由於新增裝備(技術進步)後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突出貢獻,如:測試水平提高,測試樣本廢棄物對環境污染的減輕程度等。由於難以定量,可考慮定性描述,最好用具體實例說明。

該指標體系是針對全部局屬單位設計的,具體到每個單位,不一定對18個指標全部評價,需要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酌情採用。

❷ 《地質裝備》 是核心期刊嗎

地質裝備
Equipment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主辦: 中國地質裝備總公司;北京探礦工程研究所
周期: 雙月
出版地:北內京市容
語種: 中文;
開本: 大16開
ISSN: 1009-282X
CN: 11-4410/TD
郵發代號: 80-193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地質裝備
創刊時間:2000

不是核心,鑒定完畢

❸ 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裝備管理現狀

我國地質技術裝備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常規裝備上具有一定基礎,自主開發了第二代航空物探技術系列、地面高精度重磁勘查系列、油氣地球物理勘查技術、小口徑金剛石鑽探技術等,這些技術在提高我國地質調查水平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近20年來,由於地質勘查裝備投入減少,多數設備處於老化的狀態,技術含量不高,結構不盡合理,許多重要裝備尚處於空白狀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處於20世紀70~80年代的水平。面對地質技術裝備現狀,為了實現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精兵加現代化」的目標,國家發改委於2003年啟動了為期3年的《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建設專項計劃》。該專項計劃,總投資15億元,2003~2005年每年5億元。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專門組織力量,在全面了解裝備現狀和今後需求、分析研究地質裝備的發展趨勢、廣泛徵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先後編制了《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規劃》、《地質隊伍「野戰軍」2003~2005年技術裝備計劃》及《地質隊伍「野戰軍」2003年技術裝備建設啟動方案》。明確了這次裝備建設的目標是「國內一流、國際先進」,基本實現地質隊伍「野戰軍」常規技術裝備的更新換代,完成「十五」乃至「十一五」國家地質調查工作重點項目關鍵設備的配置。目前規劃、計劃、方案已正在實施之中。預計專項計劃完成後,我國地質技術裝備的情況是:裝備種類齊全(除油氣裝備外),基本消除空白;裝備的技術水平處於發達國家本世紀初的水平;基本能夠滿足國家地質調查工作的需要。

地質技術裝備建設專項計劃的實施,應急性地解決了地調局所屬隊伍的裝備問題。如何全面、充分、高效地發揮裝備的效益,提高地質科研和地質調查工作的水平,迫切需要加強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工作。

一、地質技術裝備管理機構與人員狀況

為進一步了解中國地質調查局27家局屬單位裝備管理機構和人員現狀,項目組對這27家單位進行了電話訪問調查,並對各單位根據自身裝備情況,是否需要建立裝備管理機構等問題徵求了各單位裝備管理負責人的意見和建議。具體情況見表7-1和圖7-3。

表7-1 中國地質調查局局屬單位裝備管理機構與人員狀況表

續表

續表

圖7-3 中國地質調查局局屬單位裝備管理機構建設情況圖

由於中國地質調查局27家局屬單位職責不同,裝備現狀和需求也不一樣,裝備管理機構形式存在差異。通過調查,有8家單位建立了專門的裝備管理機構,佔33%;4個單位建立了由單位領導組成的裝備管理領導小組或管理委員會等臨時性組織,指導「野戰軍」裝備的采購和管理工作,如裝備規劃、計劃、使用、報廢等,佔15%;其餘15個單位將裝備管理職責掛靠在其他機構並設立裝備管理崗位,如辦公室或財務處,佔52%。

另外,沒有建立專門管理機構的單位,其裝備實物形態管理基本上放在了辦公室、後勤處、財務處等部門,或者委託各科研處室進行實物管理,大多數單位裝備的價值形態管理都由財務處統一進行;地科院機關、海洋局、水環所、測試所5個單位雖然沒有建立專門的裝備管理機構,但將裝備全部納入質量管理體系,每台設備都落實到具體使用人,較好地發揮了裝備的使用效率。

27家局屬單位的裝備專職管理人員共51人,兼職管理人員42人。多數單位的技術裝備專門管理人員為1~2人(含已建立裝備管理機構的單位),全面負責裝備采購、使用和管理工作;兼職管理人員基本上分布在財務處或辦公室等部門,財務部門兼職人員主要負責裝備價值形態的管理。如航遙中心除在財務處設專職裝備管理人員具體負責裝備使用和管理工作外,在各業務部室還有一名兼職人員負責本部門的裝備管理、驗收、審核等工作。從裝備管理機構和人員來看,27家局屬單位都相應地採取了管理措施,但多數單位還沒有建立系統的裝備管理機構體系。

根據調研情況,將各單位意見歸納為3種情況(表7-2):一是認為有必要建立專門機構的有12個單位,其中有2家單位認為根據裝備價值量發展趨勢,應該建立專門管理機構;二是認為沒必要建立的有3個單位,原因是裝備規劃建設只是3年暫時性工作,或本單位現有裝備價值量小等;三是關於建立裝備管理機構的其他意見,如北京地質研究所認為應該將裝備實物管理與財務管理統一,資源所和南京地礦所認為應將「野戰軍」裝備與其他固定資產一並管理等。

表7-2 建立專門管理機構的調研結果表

二、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制度建設

1.制度建設概況

中國地質調查局組建以來,在裝備管理方面先後出台了3個辦法。一是《中國地質調查局裝備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側重於裝備的實物管理和技術管理。二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基本建設與固定資產管理辦法》。該辦法側重於裝備的價值管理。三是《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的管理范圍是由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建設專項資金形成的裝備。它包括裝備的實物管理、技術管理和價值管理三個方面。涵蓋裝備的規劃、計劃、預算的編制,裝備的采購、驗收、使用、維護、處置等各個環節。

《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管理暫行辦法》實施後,大多數直屬單位在原有裝備管理經驗和繼承已有管理制度基礎上,結合《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制定了《裝備管理實施細則》或《設備管理辦法》等制度,為裝備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礎。如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制定了《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設備管理制度》,此項制度含蓋了設備管理機構及職責、設備計劃、采購、使用與維修、調度與報廢、設備事故等全過程管理,對設備管理基礎工作和管理分析指標、獎懲措施也都作了詳細規定;航遙中心制訂了《航空物探遙感中心設備和物質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制訂了《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設備(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儀器設備控制與管理程序》等規章制度。

2.我國大型儀器的共享與共用情況

我國政府非常重視大型科學儀器的共享和共用,出台了很多鼓勵共享和共用的政策措施。

2004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科技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教育部《2004~2010年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按照《綱要》的要求,科技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等20多個部門和地方有關部門,加強統籌規劃,科學部署,採取增量資金帶動存量資金,共建共享等多種機制,整合1000多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相關科技基礎條件資源,推進科技共享平台建設,

目前,平台建設的組織領導、頂層設計、制度規范、試點等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初步形成了平台建設體系。2004年,科技部與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出台了《中央級新購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聯合評議工作管理辦法》,將「科技條件資源」管理的有關內容納入《科技進步法》,制訂了《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管理條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管理辦法》和《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經費管理辦法》等。

制訂了一系列標准規范。主要包括《全國大型科學儀器分類標准》、《國家自然科技資源平台資源分級歸類與編碼標准(試行)》、《國家自然科技資源平台自然科技資源共性描述規范(試行)》等標准300餘項;初步完成科學數據共享指導標准、通用標准和專用標准等三大類共23個標准;已完成我國數字圖書館標准規范89項,並在網上發布試用;制訂並推廣網路信息化建設規范6項。

在平台建設《綱要》的指導下,各有關部門、全國各地政府都積極加入到平台建設中。目前,全國有20多個省(區、市)、十幾個計劃單列市和地級市建立了大型儀器共享共用平台,其他省(區、市)也在積極籌備建立中。

三、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是國土資源部原所屬單位建制劃轉形成的,這些單位原來是以科研和服務為主的事業單位,擁有的資產較少,缺少對大量裝備的管理經驗。加之預算管理、政府采購等新財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對地質技術裝備建設專項資金形成的大量技術裝備的管理,存在很多不適應性。

根據調研情況,結合研討交流,對局屬單位裝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綜合歸納如下。

1.管理理念和制度建設滯後

關於如何加強地質技術裝備管理,有些單位思想准備不充分。大多單位對申請裝備積極性很高,對裝備使用也有所准備,但對裝備管理卻考慮不多,責任意識不強,總體約束不強。諸如裝備到貨以後,相應的責任制度、管理制度、操作制度不及時、不到位。大多數單位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只設立裝備管理崗,安排一名專門管理人員實際負責,造成裝備綜合性、全局性管理缺失,不能實現裝備統籌管理。總之,各單位都積極爭取能夠佔有更多的裝備資源,而缺乏對經濟效益和使用效益的預測和分析,管理滯後。

2.管理基礎薄弱

大量配備技術裝備,對原來裝備比較差的單位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充實。很多單位原有裝備管理的基礎很不適應突然的變化,面對許多技術含量高的裝備,既缺乏管理經驗,也缺少管理人才。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業務能力需要培訓和加強。

3.大型裝備的運行費用、維護費用難解決

地質技術裝備大量到位以後,管理、運行、維修、保養需要大量經費,但是相應的資金卻沒有穩定的來源渠道。

4.管理機制不適應

實現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目標,需要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等多種手段。但是現行的事業單位管理機制,只強調單位、個人的責任制,很多手段無法採用。如:有些單位過去通過裝備使用、維護的單項獎勵,很有成效,現在無法實施了,因為現行的財務管理制度不允許提獎金。這反映了管理手段過分單一,對提高裝備管理效果很不適應。

裝備管理是任何性質單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追求較高的裝備完好率,而且要實現裝備使用效益最大化。因此,必須實現從裝備實物管理轉變為裝備實物管理和價值形態管理並重。目前,按照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地調局系統的地質技術裝備只有實物形態管理,按年限考核,到規定期限即申請報廢。裝備的財務管理只限於按原值記賬,不提取折舊,導致價值形態管理的缺失。

5.地質技術裝備信息系統建設不配套

地質技術裝備信息是管理的基礎。當前,地質技術裝備信息的獲得不及時,不系統,不能全面真實反映地質技術裝備的實際情況,使地調局裝備管理部門無法全面、系統地掌握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及運營狀況,無法對各級領導決策和管理提供依據。

四、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地質技術裝備管理經驗

根據調研了解到,各局屬單位在地質技術裝備管理方面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經驗,通過綜合分析研究,可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設置專門的裝備管理機構和人員

依據基層單位的工作性質、任務以及佔用裝備的主要使用方向,對裝備實施分級管理。對重要裝備實施一級管理,對其他裝備實施二級管理;在領導組織結構中,有專人分管裝備管理工作;設立裝備管理處並配備專職人員(含物資、倉庫管理),負責單位的裝備、物資管理工作,並配備有分管裝備的負責人和兼職的裝備管理人員;大型、精密、貴重的儀器設備都配有專職的技術人員具體負責日常使用、維護與管理工作。

2.注重裝備的使用管理

強調裝備的充分利用是裝備管理的核心。運用「壽命周期費用理論」指導裝備的選型、改造、更新乃至使用。

以完成調查任務目標為考核的標准,並根據基層單位的工作性質和任務,以及裝備類別和主要使用方向,實行專管使用。如:某單位勘查技術裝備統一由技術方法所使用、維護、管理;水工環調查裝備由環工所使用、維護、管理;數據處理及成圖裝備由資料處使用、維護、管理;化學測試裝備由實驗測試所使用、維護、管理;信息技術裝備由信息所使用、管理;各類解釋技術軟體由各相關業務所使用、管理;調查船舶則由船舶大隊使用、維護、管理等等。各基層單位還結合其業務特長和工作需要,設立了裝備專業組,定員上崗進行裝備的日常使用與管理。數十種類型1900多台(套)的儀器裝備,藉助於基層專業所這個平台實行分類管理專人使用,並通過執行國家專項和地質大調查項目主體任務實行裝備資源組合共享,充分提高了地質技術裝備的利用率。

3.突出裝備管理的制度建設

一些基層單位在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制度建設方面作了積極探索,從裝備管理制度、裝備選型論證制度、裝備采購制度、裝備驗收制度、裝備維修保養制度、裝備檢測校驗制度到每台儀器裝備的操作規程等多方面、多層次地制定了地質技術裝備管理制度、措施和專項管理辦法,在裝備管理制度建設方面積累了經驗。

4.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首先抓裝備使用責任的落實,對單人單機、多人一機、輪班用機,都有專門的責任落實要求;其次對裝備運行有嚴格規定,嚴禁裝備超負荷運轉,對閑置裝備也要做好保養,並定期開展裝備大檢查;第三,在內部經營責任制中把裝備使用費用(包括折舊費、大修理費、維修費等)、裝備技術狀況等技術經濟指標,列入承包內容,並加以監督考核。

5.建立裝備管理資料庫

根據單位內部裝備數量多、價值高、流動性大等特點,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建立了裝備物資管理資料庫,對每台裝備的使用情況、現有狀況等記錄在檔,實施跟蹤管理;每台裝備都落實到具體使用人,方便各級領導及相關人員對裝備情況隨時了解和掌控,對重要裝備及專業儀器裝備重點監控,如每年定期送到相應的鑒定部門進行質量技術鑒定等,確保每台裝備都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

6.設置裝備管理的考核指標

有些單位設置了裝備管理目標的考核指標。如:裝備凈值增長率、裝備完好率、裝備新度系數、裝備資產收益率和裝備資產利潤率、野外工作裝備完好率、室內工作裝備完好率、裝備維修計劃完成率等,並以這些指標進行考核,極大提高了裝備的管理效率。

7.注重裝備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

狠抓操作人員技能的培訓,要求做到「四懂三會」(懂原理、構造、用途、性能;會操作、維修、排除障礙),並經考試合格方能上崗。

對新購大型儀器人員配備都有全面安排,重點監控,確保每台裝備都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同時對有關管理和使用人員進行操作、維護培訓,對野外作業用工程車等重要裝備派專人到廠家參加培訓,做到合理使用、科學維護、精心管理,發揮裝備的最大使用效益。

對引進大型、精密、貴重儀器裝備時都派出技術人員到廠方進行技術理論學習和維護使用技能培訓;在執行野外生產任務時嚴格對新上崗人員進行崗前裝備操作培訓;根據工作需要也經常派出裝備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參加廠家舉辦的裝備用戶大會和一些技術專業會議,多方面、多層次地了解地質勘查技術發展的動態,有序地學習、積累裝備使用和管理經驗,不斷增強裝備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業務素質,提高裝備使用與管理水平。

❹ 中國地質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地質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87年05月0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地質裝備》的出版(限專中國地質裝屬備總公司《地質裝備》編輯部經營有效期至2018-12-31)等。
法定代表人:周寅倫
成立時間:1987-05-07
注冊資本:5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0000000000607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望京西園二區221號

❺ 中國地質裝備總公司怎麼樣

現在的傳削團伙都打著招聘的旗號,千方百計叫你去外地。
1,冒充中建、中版鐵、中集、中水權。。等大型國有集團,TCL、台達、奇聲、華碩、步步高、長虹、光大、東風日產、樂百氏。。等知名企業。
2,到處發廣告自稱招聘,尤其是去58趕集百姓易登等隨便發廣告的地方。
3,聯系方式都是免費郵箱,qq,手機,帶有區號偽裝成座機的小靈通。
4,只要你投了簡歷就聯系你,是個人都要。
5,或者在網上收集你的聯系方式,給你個電話/手機/QQ/郵件自稱面試。
我提醒過千百回,不要隨隨便便把個人信息公開,不然有的是保險中介皮包傳削不請自來。
6,一步步套取你的個人信息,家庭情況等,查明你在當地沒有熟人,也不是熟知內情的公檢法口的。
7,告訴你被錄取了,叫你去面試/培訓/實習/試用/體檢,地點千篇一律都是廣東一帶不發達的地區,如東莞、韶關、惠州、中山、梅州等。老少邊窮地區,如河南洛陽、南陽、漯河,河北廊坊、霸州、任丘、滄州,山東聊城、濱州、菏澤,寧夏固原、陝西渭南,山西運城,湖北荊門,湖南湘潭、永州,外加廣西各地——都是傳削的大本營。
萬一你去了,後果將會如何?你可以運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去想一想。

❻ 關於我國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問題的思考

此文系作者和石森(中國地質調查局)合作。原載《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4年第17卷第4期

摘要 文章簡要回顧了1994年以來,各屆政府領導對公益性地質隊伍技術裝備的重視,分析了從事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隊伍的野外設備、實驗測試設備、海洋調查設備現狀及急需解決的問題,闡述了2003~2005年國家利用國債專項資金裝備公益性地質隊伍的特點,並據此提出了完善地質調查固定資產管理,最大限度發揮新技術裝備最大效益的建議。

關鍵詞 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設備

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在國家層面上按照中國國際工程公司在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評估會上的評價是「少見的單純以設備購置為內容的重大項目」,是國家利用國債資金專項支持的;在國土資源部層面上更是空前的,勢將對國土資源調查評價產生重大影響的投資活動。正因為如此,各方面對該項工作均給予了高度關注。筆者就幾個不很成熟的問題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夠有所啟發。

1 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簡要回顧

公益性地質隊伍建設是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大背景下,地質勘探隊伍體制改革的必然結果。1994年8月,朱鎔基同志提出,地質隊伍要逐步劃分為「野戰軍」和「地方部隊」,「野戰軍」吃中央財政,精兵加現代化設備,承擔國家戰略任務;「地方部隊」要搞多種經營,分流人員,逐步走向企業化。1999年,按照國辦發〔1999〕37號文件精神,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除石油部門外,全國75萬地勘隊伍,有64萬陸續實行屬地化管理。國土資源部成立中國地質調查局,省級地質調查隊伍陸續組建了不同形式的省級地調院,原工業部門未屬地化地勘隊伍在組建企業集團的同時,也組建了地質勘查院,承擔大調查任務。至此,公益性地質隊伍框架初步形成,為國家地質調查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2000年5月,溫家寶同志在第三屆全國地層會議上講話指出:「精心組建一支承擔全國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野戰軍』隊伍,已刻不容緩。地質『野戰軍』應當是人員精幹並相對穩定、裝備精良,以高新技術為支撐、調查與科研相結合,能擔當重大戰略任務、善於攻堅打硬仗的高素質隊伍。」2002年10月,溫家寶同志在新中國地質工作五十年暨中國地質學會成立八十年紀念大會上講話指出:「為保證國家區域性、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的需要,建立一支人員精幹並相對穩定、裝備精良的地質『野戰軍』隊伍,目標不能動搖,步伐必須加快。要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理順關系,深化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改革,保障必要的經費和裝備。」

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工作的研究始於2000年,是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充分吸收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2000年完成了直屬隊伍「十五」期間地質調查技術裝備發展計劃的編制工作;2001年組織開展了國內外重要地質調查技術裝備狀況及發展趨勢研究,進口地質技術設備的規劃、立項、論證、審批、購置、驗收等管理程序和審批許可權研究,提交了關於「十五」期間加強地質隊伍「野戰軍」裝備的報告;2002年又編制了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發展規劃(綱要)。正是各方面共同努力和黨中央、國務院各級領導的重視下,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專門力量,依據地質隊伍「野戰軍」組建方案、直屬單位結構調整方案和地質調查工作的總體部署,以「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為目標,在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發展規劃(綱要)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地質隊伍「野戰軍」2003~2005年技術裝備計劃、地質隊伍「野戰軍」2003年技術裝備建設啟動方案、地質調查「十五」後三年工作部署及裝備需求和地質隊伍「野戰軍」技術裝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並順利通過了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的評估。

2 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的緊迫性

地質技術裝備作為地質工作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方法手段的載體,是實現地質工作轉變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和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也不斷地引進了一批先進的儀器、設備,但絕大部分掌握在研究院所和學校等少數單位手中,使用普及率很低,不少地質調查急需的先進技術裝備尚屬空白。我國公益性地質隊伍雖然是由一些精幹、高素質的地質勘查隊伍組成的,但其生產設備依然主要由原裝備構成,突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地質調查野外裝備

這是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的重點,也是目前最急需改善的部分。主要包括野外用車和野外數據採集處理設備、地面物探設備、地面化探設備、深部探測設備、鑽探設備、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設備、地質調查成果信息化服務設備。野外生產行駛工具仍以北京吉普等低檔車型為主,而且數量嚴重不足,許多工作中不得不單車作業,加上通訊、救援等方面裝備的落後,不僅給野外作業人員人身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更難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數據採集還主要採用傳統的筆記本記錄、手工勾繪圖件。

地面物化探設備一是技術性能差,如電法類儀器設備大多數單位僅擁有常規儀器,只有少數單位是進口設備或比較先進的新方法儀器,至今沒有真正的國產多功能地面電磁法儀器;二是數量少,如對厚覆蓋區尋找隱伏礦十分有效的化探技術裝備攜帶型X熒光光譜儀、測汞儀、現場快速分析箱等僅少數單位使用。

鑽探設備主要問題是品種少,配套性差,國內只有部分探礦單位使用繩索取芯鑽進技術、全液壓岩芯鑽進技術、定向鑽進技術,多數單位仍使用國際上已基本淘汰的立軸式鑽機,且陳舊、年久失修,缺少性能先進的地質鑽機,特別是缺少適合交通困難地區的鑽探設備。

航空、遙感設備,航空物探設備在資源調查中使用較普遍,但技術較落後,且應用較少、分布不均衡。在遙感技術方面,我國地球資源衛星目前品種少、技術指標還比較落後,地質數據源主要依賴進口,而且航空遙感數據的採集、處理與應用系統落後,多類航空遙感探測儀器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差距較大,大部分航攝儀陳舊老化,新型高精度航攝系統數量少,遙感圖像處理與輸出設備明顯落後。

信息服務設備,數據的採集、存儲、處理和成果輸出能力弱,還遠未實現數據採集的自動化。數據的處理設備多為個人計算機和極不完善的數據處理系統,計算速度慢、容量小。網路建設剛剛起步,安全性差、服務能力弱,僅局限於提供網路資源共享訪問、電子郵件的收發、互聯網的瀏覽等形式。外部的各類網站總體來說信息共享與服務程度低,向社會提供的主要信息多限於政策法規、工作動態、市場信息和部門介紹等文本信息,而基礎性、公益性數據互動式查詢與服務開展較少。

對於成果社會化服務設備,近20年來,雖然中國地質圖書館在圖書情報工作計算機化和網路化方面一直走在國內同行的前列,並建立了較為理想的網路化遠程檢索系統,但其他的配套服務還未實現遠程服務功能。例如文獻用戶若索取原文,還需要持網路檢索信息到館借閱專業書刊,還遠未實現「以通訊替代交通」的高效文獻信息服務方式。

2.2 地質調查實驗測試裝備

總體來講,測試設備一是普遍陳舊,大多數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配置的,技術水平低,超過使用年限,難以滿足地質調查工作需要。二是測試儀器設備單一,不能形成組合配套,難以承擔多元素、多指標、多形態分析。三是現有儀器設備不能適應地球化學發展要求,達不到各項質量精度指標要求。

2.3 海洋地質調查裝備

我國從事海洋地質調查的技術力量分散,涉及許多國家海防問題,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目前,海洋地質調查和技術手段主要有:利用人造衛星導航和全球定位系統(GPS)以及無線電導航系統來確定調查船或觀測點及測線在海上的位置;利用回聲測深儀、多波束回聲測深儀及旁測聲吶測量水深和探測海底地形地貌;用拖網、抓鬥、箱式采樣器、自返式抓鬥、柱狀采樣器和鑽探等手段採取海底沉積物、岩石和錳結核等樣品;用淺地層剖面儀測海底未固結淺地層的分布、厚度和結構特徵;用地震、重力、磁力及地熱等地球物理辦法,探測海底各種地球物理場特徵、地質構造和礦產資源,有的還利用放射性探測技術探查海底砂礦。有的國家還通過載人深潛艇、水下電視、裝有多種觀測裝置的深拖系統和海底照相等方法直接探測海底沉積物和地形地貌以及多金屬熱液硫化物、鐵錳結核等礦產賦存狀況。海洋地質調查可根據不同的目的和內容,採用不同的技術方法,完成調查任務,並提交不同比例尺的地質、構造、礦產、環境、工程、災害和各種地球物理圖件以及相應的調查研究報告。

3 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的特點

公益性投資的特點是由其自身決定的。公益性地質隊伍的生產成果屬於非贏利性質的公共產品,是服務於全社會而不具有排他性,是無償向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天生就有市場失靈的一面,其提供不能通過市場來調節生產;與此同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又需要不斷地提供公益性地質成果,而且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樣就註定了像其他社會公共產品一樣,要求政府對產出公益性地質成果的地質隊伍投資進行干預,要求政府對公益性地質技術裝備的購置進行財政投資。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此次大規模集中提升地質技術裝備是加快地勘隊伍體制改革的需要,是更好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地質工作的需要。就其投資來講具有如下幾個特徵。

3.1 在投資選擇上以設備采購為主

客觀上是地質工作的難度,尤其是找礦難度不斷加大,只有依靠先進的儀器設備才能探知深層地下的奧秘;社會經濟發展對地質工作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必須破除技術瓶頸才能解決,如實驗測試設備和海洋探測設備等。但是,根本原因是由於地勘隊伍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未及時改造、更新地質生產設備積累形成的。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批準的方案,本次采購共列出了3大類(野外地質調查設備、實驗測試設備和航空海洋設備)3340台套的設備清單。

3.2 投資時間集中在2003~2005年

這主要是由國家發展計劃和財政投資的方向決定。國家「十五」計劃明確要按照面向經濟建設,以技術進步為支撐,突出重點,加快開發能夠推動結構升級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重點在農產品加工及轉化、裝備製造、資源勘探開發、污水治理等方面取得進展,為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傳統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撐。黨的十六大報告和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投資主要用於關系國家安全、國土開發和市場不能有效配置的經濟和社會領域,包括公益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技術進步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等。由此可以看出,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順應了國家經濟發展與改革的要求。

3.3 在投資方向上以事業單位為主

這是由我國的地質事業單位的特點決定的。地質事業單位佔有、使用的國有資產,在法律上確認為國家所有。本次集中投資地質技術裝備,主要配備給承擔公益性地質工作、隸屬中國地質調查局的27家直屬事業單位,形成的固定資產具有一般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特點。

其一是配置范圍是非生產性、公益性地質隊伍所從事的基礎性、戰略性地質工作,是為商業性地質找礦提供基礎服務的,不以盈利為目的。

其二是資金來源的單一性,公益性地質隊伍佔有、使用新技術裝備的最終目的是獲取社會效益最大化,沒有經濟效益或只有很少的經濟效益,投資不能回收或難以回收,因此,其資金來源只能是財政收入單一渠道。

其三是資金使用的無償性,正因為公益性地質隊伍設備投資是以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的目標投入使用的,因此,只能以國家財政支出來形成、維修、保護這些資產,而且這部分資產的再投資也是國家無償調撥資金進行的。

其四是使用效益的社會性,固定資產使用後產生的效益不直接以經濟成果的形式體現出來,而是通過生產領域外的國家調節從而在整體上影響生產、經營活動的進行,即公益性地質隊伍的設備投資形成的固定資產為社會經營性資產的營運以及整個社會經濟系統的有效運行服務,雖然自身並不保值、增值,但可以說是間接保值和增值的。

3.4 在投資渠道上是國債投資

國債與財政投融資均是藉助於政府信用籌集社會資金的形式。國債是國家為彌補預算支出的不足以債務人的身份,依據有借有還的信用原則取得財政收入;財政投融資是以國家為主體,採取有償的手段廣泛地籌集資金,並按照政府特定的政策目標進行資金投放所產生的一系列資金籌集和資金運用的活動。財政投融資區別於公共財政預算的基本特徵是有償性,盡管國債是政府通過信用方式籌集起來的,但稅收在預算收入中的主體地位決定了財政收人的無償性特徵。在財政支出上,無論是稅收、其他財政收入,還是國債,無償性支出仍佔主流;相對公共財政的無償性,財政投融資卻是政府採取有償的手段來運作,即可以通過信用方式籌集社會閑散資金,也可運用政府在資本市場中的主體地位,利用各種融資工具廣泛籌集資金,產生收益後償還資本金以及收取一定的利息。正因為投資於公益性地質隊伍技術裝備的國債不同於財政投融資,所以是無償的。

4 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管理

盡管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是無償的,以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為目標,所形成的固定資產屬於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不是以盈利為目的,不要求進行保值增值,但是卻要求資產保全,要求使用中的合理、有效與節約,不斷提高公益性地質技術裝備的運行效率。根據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精神和國家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在審議公益性地質隊伍技術裝備過程中提出的一些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4.1 組建常設管理機構,規范運作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

筆者認為,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項目的管理主體參照國際慣例設置:由政府有關部門和受益的建設單位共同組建「業主」,仿照盈利項目的「項目法人責任制」,成為項目的「管理主體」。其職能定位是:作為政府投資主體,全權代理甲方,負責專業化運作;按照規范程序統一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對建設資金實行財政全過程監督;做好項目的跟蹤評價,優化調整投資計劃和項目評價工作。

4.2 加速制定建成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確保國有資產的高效使用

早在1998年,財政部為管好用好國債專項資金就提出了新形勢下基本建設管理的新思路。即以提高投資效益為核心,逐步建立以財政基本建設支出預算管理、投資項目管理和投資效益監督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投資調控管理體系,並為此先後出台了基本建設支出預算編制制度,投資項目的概、預、決算審查和財務報表審核制度,投資效益的分析報告制度。為此,公益性地質隊伍裝備投資不僅要嚴格按照政府公益性投資項目建設程序管理制度、政府采購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建設監理制度、財政基本建設資金評審與財務管理制度等內容,而且要充分考慮到本次設備采購的時間跨3個年度,逐步形成固定資產的現實,必須加快制定適合設備管理、使用特點的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保證已經形成的固定資產發揮最大效益。

4.3 建立健全系統內固定資產狀況信息,優化配置各類設備資源

這不僅包括在用設備的存量情況、使用狀況,還包括新購設備、在購設備、待購設備的進展情況。這是優化設備使用效率、調整采購方案、配備方案的基礎性信息,必須及時反饋到項目管理主體,以便作出相應對策。

參考文獻

[1]劉樹臣,張麗君,譚永傑.當代地質調查工作發展態勢及我國對策[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3.

[2]李光龍.財政與金融[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3]戴天柱.中國財政投融資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4]柯炳添,潘景華.國有資產管理「非轉經」的理論與實務[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2003.

[5]蔣承崧.試論公益性與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J].中國地質礦產經濟,2003,(8):4~6.

[6]李俊,熊軍.淺議商業性地質工作的特點、資金來源及礦權交易的方式[J].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導刊,2003,(6):10~11.

[7]王峰,王小華.明確公益性地質工作的法律地位[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3-12-25.

❼ 58同城投簡歷得到中國地質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回函靠譜不

您好,58同城是提供用戶免費發布信息的平台,我們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在努力審核全國用戶發布的海量信息,建議您選擇已經通過營業執照認證的公司。用人單位招聘時,如果收取求職者任何形式的報名費、培訓費、押金等,均為騙子公司。個人在求職過程,多方面、多渠道詳細了解公司情況及背景,看看公司是否正規,業務是否合法,單位是否擁有合法的營業執照和經營許可證,是否有投訴、不良記錄等。如果您發現了不良信息,建議您直接在信息頁面進行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給您帶來的不便請您諒解。

❽ 中國地質物資供銷北京儲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地質物資供銷北京儲運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11月2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物資儲存等。
法定代表人:張霖
成立時間:1991-02-11
注冊資本:2666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800500174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南濱河路27號院7號樓1518室

❾ 中國地質裝備總公司怎麼樣

中國地質裝備總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中國地質裝備總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熱點內容
完美緣怎麼用 發布:2021-03-16 21:51:05 瀏覽:903
陸貞傳奇百度影音59 發布:2021-03-16 21:51:04 瀏覽:613
全民奇跡26無限鑽石sf 發布:2021-03-16 21:51:02 瀏覽:654
夢幻手游大神 發布:2021-03-16 21:49:52 瀏覽:928
dnf女聖職者本子 發布:2021-03-16 21:47:35 瀏覽:170
昆明新開商場 發布:2021-03-16 21:43:27 瀏覽:797
捉鬼傳奇 發布:2021-03-16 21:43:12 瀏覽:816
微服私服 發布:2021-03-16 21:42:11 瀏覽:340
風雲之龍耀九州私服 發布:2021-03-16 21:41:57 瀏覽:525
北魏傳奇之宏圖恨 發布:2021-03-16 21:40:46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