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版五嶽正神私服
A. 封神神位的五嶽山神
清福正神(柏鑒)
管領三山正神炳靈公(黃天化):火龍標、攢心釘、二柄錘;
五嶽正神:東岳泰山天齊仁聖大帝(黃飛虎):五色神牛、金眼神鷹;
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崇黑虎)火眼金睛獸、鐵嘴神鷹;
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聞聘)青驄馬;
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崔英)黃彪馬;
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蔣雄)烏騅馬;
B. 五嶽神的簡介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以狸沈祭山林川澤。」《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漢宣帝時,對五嶽的廟把形成制度,「自是五嶽、四瀆皆有常禮。」五嶽觀念真正的形成是在漢武帝前後的年代,那時人們認為五嶽有通天地、興風雨、主萬物生長等功能,自此,廟把五嶽的制度歷代沿襲,形成為把典。
《風俗通義·山澤》:泰山「尊曰『岱宗』,宗者,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雲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衡山「一名霍山,霍者,萬物盛長,垂權布葉,霍然而大」;華山「萬物滋熟變華於西方也」;恆山「恆者,常也,萬物伏藏於北方有常也」。以後隨著人們神仙觀念的發展和深入,五嶽逐漸仙境化,道教將其稱為洞天福地,每山都有神仙居住,五嶽信仰與中國古代的五行有關,認為東方屬木,其顏色為青色;西方屬金,為白色;北方屬水,為黑色;南方屬火,為赤色;中央屬土,為黃色。晉代葛洪《枕中書》以太昊氏為青帝,治岱宗山,額預氏為黑帝,治太恆山;祝融氏赤帝,治衡霍山;軒轅氏為黃帝,治嵩高山;金天氏為白帝,治華陰山。」五帝之神在唐代被封為王,天台道士司馬承份更謂:「今五嶽神樹是山林之神也,非正真之神也,五嶽皆有洞府,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職,山川風雨陰陽氣序,是所理焉。冠冕服章,位從神仙皆有名教。」(見《文獻通考·郊社一六》)。
五嶽在宋代被封為帝,唐宋以後總稱五嶽大帝,五嶽之中,以東岳大帝最為尊貴,所以古代的帝王登極,都必到泰山封禪祭告天帝以保佑政權昌運長久。《月令廣義·圖說·五嶽真形圖》這樣說:「泰山乃天帝之孫,群靈之府,為五嶽祖,生掌人間生死貴賤修短。衡山主掌星象分野,水族魚龍。嵩岳主掌土地山川,牛蘭食喚。華岳生掌金銀銅鐵,飛走蠢動。恆岳生掌江河淮濟。四足負荷等事。
唐代始五嶽封禪日漸隆重。唐武後垂拱四年(688)封中嶽為中天王。唐明是先天中封西嶽為金天王。開元十三年(725)封東岳為天齊王。天寶五年(746)封南嶽為司天王,北嶽為安天王。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十五日詔泰山天齊王,加號仁聖天齊王:四年(1011)二月二十一日加號西嶽為順聖金天王;二十六日詔加中天王為崇聖中天王;五月加中嶽曰中天崇聖帝,西嶽曰金天順聖帝,北嶽曰安天元聖帝。又加上五嶽後號:東曰淑明後,南日景明後,西日肅明後,北日靖明後,中日正明後。五嶽之神稱帝號由此而始。至元二十八年春二月,又加上東岳為天齊大生仁聖帝,南嶽司天大化昭聖帝,西嶽金天大利順聖帝,北嶽安天大貞立聖帝,中嶽中天大聖崇聖帝。
C. 五嶽正神的介紹
東岳泰山天齊仁聖大帝(黃飛虎):五色神牛、金眼神鷹;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崇黑虎)火眼金睛獸、鐵嘴神鷹;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聞聘)青驄馬;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崔英)黃彪馬;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蔣雄)烏騅馬;
D. 斗部主神與五嶽正神誰大
應該是五嶽正神大一點。
五嶽正神相當於地方大員品級高
斗部正神相當於在中央部委工作人員,品級不高,但權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