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北府
❶ 中國古代軍隊!
中國歷代十大驍勇軍隊
論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無敵軍團一,孫武時代的吳國軍隊
軍隊人數:約6萬. 裝備水平:在當時來說是最先進的. 作戰系統:步兵,戰車系
統帥:閡閭,孫武.
主要將領:伍子胥,伯嚭,白喜,
統帥能力:S.這個我就不用說了,孫武作為我國軍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其軍事思想直到二戰的時候才被根本性地顛覆了。他的軍事思想貫穿了整個冷兵器時代.他可以說得上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之神.
戰術水平:B+ 對於吳國軍隊作戰的戰術,歷史上沒有過多的描述.很多激烈的戰斗,在史書上也只是輕輕的幾筆帶過.所以他們的戰術水平如何,還沒有過多的考證,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些側面得知一些:1,吳軍在伯舉之戰中先後與兩支數量都超過自身的部隊作戰,並且都取得了很大的優勢而得勝.那麼,要取得這樣的戰斗的勝利,除了自身的勇氣(楚國軍隊的作戰意志也是很頑強的,雖然他們的統帥不怎麼樣),也更需要有良好的戰術和作戰素養.這和孫武的訓練是分不開的.2,吳國的鍛造工藝在當時來說,是最發達的.不然,戰國時期最好的六把寶劍怎麼會出在吳國呢?所以,好的鍛造工藝能夠為吳軍鍛造出好的武器,而好的武器,對於他們的戰術能力,是能夠有很大的提高的.
戰績:B- 主要在於攻滅楚國的一系列戰爭.但最後沒有徹底地滅亡楚國,所以戰績指數只能是B-
威名度:A- 在戰勝楚國之後,當時的天下沒有那個國家敢和孫武領導的吳軍針鋒相對了.但吳國畢竟是個小國,所以給人的感覺只能是個強小子.
影響力:A+ 在與楚國的作戰中,豐富了孫武的作戰思想,也使孫武的理論走向了成熟,給我們留下了孫子兵法.而其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戰例,也是歷來軍事家所津津樂道的.
無敵指數:9 同時期,世界上另一支無敵軍團是由亞歷山大率領的馬其頓帝國軍隊.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0年左右,統一中國的秦軍.
軍隊人數:10萬到60萬 裝備水平:世界頂級 作戰系統:步兵戰車系.
統帥:王翦
主要將領:李信,蒙恬.
統帥能力:B+ 可以說,秦軍在這個時期,先後的三個統帥的能力雖然說不上是最出類拔萃的,(王翦的能力就明顯不如李牧)但他們卻是公認的名將,善戰之將.
戰術水平:S 在當時來說,絕對是最先進的.這一點在中央電視台的探索發欄目中,曾做過很詳細的報道(都是根據考古學得來的).
戰績:A 他們使現代意義上的中國第一次形成起來.但是由於他們的征服並不穩定,15年便灰飛湮滅,所以不得不從S級降為A極.
威名度:S 當時的諸侯國沒有哪個不怕秦國的.
影響力:B 秦國人的暴虐使他們的思想,理念有很多被後人唾棄.
無敵指數:10 當時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軍隊能和他們正面抗衡.三,漢武帝時代,由霍去病所率領的精銳騎兵.
數量:約三萬左右. 裝備:世界頂級 作戰系統:騎兵系
統帥:霍去病
統帥能力:A 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霍去病是個天才級的軍事家.
戰術水平:A 當時來說最強的騎兵,但作戰過於單一(以騎兵為主),所以上不了S.
戰績:B 主要是在北滅匈奴的戰爭中立下了奇功.
威名度:B 當時有名的將軍太多了,最有名的除了霍去病外,還有衛青和李廣,所以霍去病所帶的部隊的威名自然就要被分攤一些了。
影響力:D 不多說了,我認為歷史上記得這支部隊的並不多.
無敵指數:8 能打敗數量上遠多於自己的匈奴軍.而在當時來說,世界的另一端,羅馬帝國已經強大起來,能夠與其爭鋒.四,東晉時代的北府兵.
數量:1.5萬人. 裝備:不祥,但應當是當時的優良裝備. 作戰系統:步兵系統.
統帥:劉牢之
統帥能力:C 這支軍隊是由從北方逃難到南方的漢族復國狂熱分子組成的與北方'蠻族"對抗的敢死軍團.其統帥也是一個復國的狂熱分子,除了武勇之外,在作戰,統戰上確實沒有太大的能力.
戰術水平:無從考證 只知道其作戰勇猛.最主要是在淝水一戰中,八萬晉軍戰八十萬秦軍,北府兵作為晉軍的前頭主力,一舉突破了秦軍,從而直接造成了80萬秦軍的潰敗.但是他們的具體的作戰方式,歷史上沒有什麼描述.
戰績:A- 淝水一戰的勝利足夠能夠讓他們得到這個評價.
威名度:S 在當時來說,北府兵絕對是個響當當的名字.
影響力:D 除了在歷史上留了一筆外,就沒什麼多餘的了.
無敵指數:6 其真正的作戰能力只是在一戰當中體現,他們參與的大型作戰並不多,其作戰能力沒有得到更多的證實.五,貞觀前期的唐軍.
數量:主力部隊在10萬左右 裝備:優良. 作戰系統:步兵系.
統帥:李世民,李靖,李績.
主要將領:侯君集,尉遲敬德,程咬金,獨孤謀,薛仁貴等(名將眾多).
統帥能力:S 不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來看.
戰術水平:A 能夠不以數量優勢去戰勝突厥等強悍的少數民族,就足夠能夠說明他們的戰術能力的強悍.
戰績:S- 滅國無數......
威名度:S 作為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恐怕沒有哪個國家不怕唐軍的,要不,為什麼在西遊記里,那些小國的國王一聽說唐僧"來自東土大唐"時,就要對唐僧刮目相看呢?
無敵指數:9 當時在世界上能夠與之正面抗衡的還有阿拉伯帝國的軍隊.在唐開元年間,西域督護府的統帥高仙芝曾經率2萬多的唐軍,和1萬多的少數民族軍隊,越過蔥嶺與15萬阿拉伯帝國軍隊作戰.最後由於少數民族軍隊的叛變和自身數量的過少而失敗.但也說明在當時世界上還是有軍隊能夠和他正面抗衡的.六,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軍(1220年左右)
人數:蒙古核心主力軍約十萬,仆從軍約五萬. 裝備:先進(配備了投石機) 作戰系統:騎兵系
統帥:鐵木真
主要將領:哲別,者勒米,速不台,忽必來,木華黎,博爾忽,術赤,窩闊台等(巨多)
統帥能力:S 不用說了,一代天驕.
戰術水平:S 在當時來說是夢幻的移動速度........
戰績:S 也是滅國無數.
威名度:S 當時沒有那個國家不怕蒙古人的.
影響力:S 滅國無數,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其影響一直到現在還在.
無敵指數:9.5 打遍天下無敵手. 但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野蠻民族的征服不會長久.
七,岳家軍.
數量:約十萬 裝備:精良 作戰系統:步兵系
統帥:岳飛
主要將領:王貴,張憲,岳雲,牛皋,楊再興等.(沒有特別有名氣的)
統帥能力:S 岳飛的能力相信大家是沒有什麼意見的.
戰術水平:S 我相信他們的戰術素養的士兵的作戰素質在當時來說都是最好的.這也是他們能夠戰勝女真強大的騎兵的基礎.
戰績:B+ 獲得了雁城決戰的勝利,但是沒有打下黃龍府,千古的遺憾.
威名度:A 不論是當時,還是在歷史上,他們的名聲都是非常好的.
影響力:A 沒有獲得最終抗金的勝利不可以說不是一個遺憾.但是他們成為了後來中國人抵禦外來入侵的精神象徵.
無敵指數:9 相信當時的世界沒有能夠打敗他們的軍隊了. 但他們的作戰能力只是在與金和農民起義的戰斗當中體現過.
八,明朝末年的關寧軍
這支軍隊我想應當是包括關寧鐵騎在內的有袁崇煥統帥的那幾萬駐扎在關寧地區抵抗清軍的關寧軍.
數量:7萬多 裝備:先進(有大量的火器) 作戰系統:步兵,騎兵,火炮等的多樣化.
統帥:袁崇煥,洪承疇,吳三桂
主要將領:祖大壽,左良玉等.
統帥能力:S 尤其是袁崇煥.他的建軍思想符合了當時時代的要求:從冷兵器時代到熱兵器時代的過度時期.既需要有強大的火器兵種對敵人進行遠程攻擊,又由於很多時候避免不了大規模的近戰,所以也需要像騎兵這樣的強大的近戰兵種.可以說,有了強大的火器兵種和強大的近戰兵種的軍團,才能真正地無敵於天下.
戰術水平: S
戰績:A 他們能夠使八旗軍在二十多年裡進不了關,功不可沒.
威名度:B+ 只可惜在袁崇煥死後這支軍隊發生了信仰危機,最終各自分道揚鑣.
影響力:A+ 山海關之戰.他們成為了勝利天平的至關重要的砝碼.後來吳三桂率領他們一路打到了雲南,後來又成為了三蕃戰爭中,吳三桂軍的主力.
無敵指數:9 (如果是袁崇煥時代的話,那自然是10了)信仰的缺失使他們的戰鬥力打了一定的折扣.九,1860-1864年的湘軍.
數量:最多15萬 裝備:一般 作戰系統:步兵系,火器
統帥: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
主要將領:彭玉磷,李續賓,鮑超,曾國荃等.
統帥能力:A- 讓曾國藩去指揮作戰,百戰百敗,但是個很好的統帥級人物及精神領袖.但幸好好有胡林翼和左宗棠這樣的人物作為統帥存在.
戰術水平:C+ 就戰術水平來說,實在是沒有多少炫耀的,主要是靠的湘軍的勇猛.而至到消滅了太平天國之後他們才想到要建設近代意義上的軍隊.
戰績:A 消滅了太平天國.後來,湘軍的一部分統帥,在對外戰爭中,還立下了不朽的功績(左宗棠)
威名度:B 在近現代來說,還是很有些名氣的.
影響力:B
無敵指數:4 在當時的中國及其周遍地區來說,是絕對的無敵軍隊.就1861-1862年的安慶戰役來說,圍攻安慶的湘軍不到三萬,他們圍困了安慶長達一年多.期間,前來解圍的太平天國的援軍達十多萬,而安慶的太平天國的守軍,也有17000人.這么多的太平軍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就是不能解三萬人之圍.
在說一下三河之戰,實際上湘軍 輸得非常的光彩.當時李續賓的部隊出發時為9000人,後來攻下了不少城市,分兵把手,到了和李秀成,陳玉成的13萬大軍決戰的時候,僅存不足6000人,就是這樣的6000人,還能夠和太平軍打對攻,也曾一度獲得了不少的優勢,但由於人數實在是太少,敵人實在是太多,他們才敗了的.
天京之戰,一開始到南京地區的只是曾國荃的2萬多人.他們頂住了李秀成20多萬大軍,長達四十天的進攻,最終在南京站穩了腳跟.
而當時的日本還沒有明治維新,東南亞及印度在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之下.這支軍隊在近東地區,是最最強的.但是在世界上來說,當時的英,法,等國都已經完全進入了熱兵器時代.裝備,戰術都比他們要先進.如果雙方的主力交手的話,那麼湘軍就很可能會遭遇失敗的命運了.十,1930-1986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❷ 中國古代最厲害的軍隊
中國歷史上最為強悍的四支軍隊
<按時間順序>
第一當數第一個一統天下的秦始皇軍隊
第二當數兵驅匈奴兩千里的漢武帝軍隊
第三當數兵驅突厥三千里的唐太宗軍隊
第四當數東征西討的成吉思汗蒙古軍隊
在其兒子大汗窩闊台時期蒙古軍隊的兵鋒曾直抵德國亞琛
❸ 紅樓夢第二十四回
紅樓夢第二十四回梗概:
香菱尋寶釵未果,同黛玉歸。寶玉回房,討吃鴛鴦嘴上胭脂。見賈母畢,寶玉出門遇賈璉賈芸,隨口約賈芸。寶玉、賈環、賈蘭請安,邢夫人留寶玉。賈璉為賈芸另謀事,賈芸求母舅反受氣,撞倪二仗義借銀。次日,賈芸趕鳳姐跟前送禮,進外書房候寶玉不成,見紅玉。再次日,終得鳳姐派事。寶玉赴北靜王府,賈芸呆坐至午,領銀買樹。寶玉吃茶無合意人回應,紅玉借機進言。秋紋碧痕回房譏罵紅玉。紅玉悶歸,夢賈芸還帕。
鑒賞
麻木無知的香菱
這回開頭寫香菱來打斷黛玉的情思,有深意也。香菱來此,必聞《牡丹亭》音樂和唱詞。然而她卻無動於衷。照情理來說,香菱和黛玉一樣,正當青春年華,又受愛的壓抑,聽到這種唱詞必能啟其春心,而香菱卻麻木無知,蓋因「平生遭際實堪傷」,春心已被深埋矣!可嘆!這也是為第六十二回的「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作伏筆也。(雖只幾句,可哭!亦有味也)
又寶玉戀鴛鴦一節文字,聞鴛鴦頸香,要吃她嘴上的胭脂,好看煞!鴛鴦和金釧不同,她並不愛寶玉,所以後來才有「不嫁寶金寶天王」之誓詞。
倪二贈送賈芸銀子的事,只是寫了當時社會的一角,還存在某種講義氣的事,是整個大悲劇中的一小朵反襯之花。本回重點是賈芸挖空心思為自己有一碗飯吃而奉承鳳姐,(可憐)是小紅為了給自己爭一個藍領階層而想方設法巴結寶玉,並為了實現和賈芸戀愛,而想方設法和他接近。都是為了一個夢想的成功而掙扎。
遺帕惹相思,是小紅做的一個夢。亦是紅樓一夢也。
❹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敗軍之將
中國歷史上十次大敗(十名敗軍之將)。
1 成得臣 一朝熱血陷陣勇,卻敗楚師十年兵
成得臣,春秋楚人。著名勇將,輔佐楚成王幾乎成就王霸之業。當初晉文公流亡到楚國,成王問:「公子日後歸國,何以謝我?」晉文公想道,大德不言謝,於是說:「兩軍相遇時,當退避三舍。」成得臣聽到後,對成王說:「晉公子如此無禮,不如殺之。」成王不聽,說道:「晉公子是個有德之人,殺之得罪天下。而且他處世滴水不漏,棉里藏針,日後不可小視」。日後,晉文公與楚國爭霸中原,晉文公果然帥軍退避三舍,成得臣忘了當初楚成王對他告誡,以為晉軍怯戰,於是揮軍窮追,果然中了埋伏。兵敗回國,被楚王賜死。晉文公聽說後,大笑,說道:「我可以睡上十年安穩覺了。」成得臣導致的楚軍城濮之敗,使楚國失去了與晉國抗衡的力量,十年內不得不向晉國臣服。直到後來問鼎中原的楚莊王,才恢復了原來的國力,在黃河一戰擊敗晉軍,取得了霸權。
2 百里孟明視 一時逞強圖立功,三年磨劍才報仇
孟明視,秦國人,秦穆公宰相百里奚之子。少年之時就賦有盛名,當秦穆公聽信國外諜報人員所言,決定千里偷襲鄭國,孟明視挺胸而出,願為將領。當然,這次牢師遠襲被孟明視的父親百里奚和另一個宰相蹇叔極力反對。不過由於秦穆公一意孤行,於是秦師在餚山被晉軍伏擊,五萬大軍全軍覆沒。孟明視後來被晉國釋放,他立刻西逃,果然晉君反悔,叫陽處父輕騎追回。但是孟明視早了一步,秦國大將公孫枝接應他渡河,在船上,孟明視對岸邊的陽處父說道:「三年後,當回來答謝。」三年後,秦軍擊敗晉師,成為中原霸主。孟明視為己為國都報了仇。
2 陽處父 為帥不能約三軍,黃河敗績留空名
陽處父,晉國人。城濮之戰十年之後,就在楚莊王卷土重來的時候,晉國派出了十萬大軍由陽處父率領,抗擊楚師。不想陽處父空有賢名,卻無實際約束領兵能力,結果,由於手下將領輕敵、浮躁,陽處父約束無力、指揮不當導致晉軍黃河敗績。十萬大軍,全部崩潰。晉國不得不向楚國請和,答應了楚莊王提出的苛刻要求。陽處父歸國後,晉國國君考慮到陽處父的名聲,只給他做了降職處理,於是他也就一輩子只能擔任閑職了。
4 趙括 豎子無能繼父志,紙上談兵敗長平
趙括,戰國趙國人,名將趙奢之子。故事大家都應該知道了。他成為典型敗家子形象,就在於他的長平之敗。此戰,趙國喪師四十萬,從此趙國無力與秦國抗衡。趙秦抗衡的形勢,變成了趙弱秦強。來自西鄙秦軍席捲七國的序幕從此揭開。
5 西楚霸王項羽 空負勇名傳千世,自刎烏江嘆兵窮
項羽,名籍。楚人。西楚霸王。勇名千古流傳,無奈他的對手是劉邦,終於應驗了范增在鴻門宴後的一句話:「將死無葬身之地也。」項羽的垓下之敗,是他咎由自取。弒義帝,逼走亞父范增,疏遠賢人,導致陳平、韓信等人都紛紛轉投劉邦。最後只留下三千江東子弟兵,垓下戰敗,子弟兵皆亡,項羽無面目以對江東父老,於是自刎烏江。
6 袁紹 本初本不是將才,七代侯門一代亡
袁紹,字本初,東漢末年人。祖上為漢朝名門,號稱七代公侯。但是到了袁紹一代,本來可以一統中國的他,幾次因為什麼唧唧歪歪的小事誤了大事。自己又是刻薄猜忌,手下又是群小弄權,於是官渡敗績,八十萬軍隊一朝毀滅。
7 曹操 魏武奮兵代赤漢,赤壁一敗定三分
曹操,字孟德,東漢人。他的赤壁之敗,一大部分由於天時的原因。但也有他驕傲輕敵的原因。赤壁一敗,曹操的60萬精銳軍隊幾乎全部喪失。曹魏勢力無力南顧,三國的局面終於形成,曹操喪失了一統中國的好機會,直到80幾年後,才由司馬氏統一了中國。
8 符堅 投鞭斷流呈豪言,風聲鶴唳遺笑柄
符堅,東晉十六國時前秦皇帝。為了一統中國,他發動了東征,一共動員了130萬大軍,入侵東晉。而東晉當時只有區區10萬人馬,真正可以應敵的只有北府兵3萬人。就是這三萬人,卻在肥水一戰擊敗了前秦龐雜的百萬大軍。前秦帝國不久就滅亡了。正所謂,一戰亡國。可悲。
9 張士誠 布衣天子非夢幻,只為為主不知人
張士誠,元末人。參加元末大起義,建立江南偽周國,一度與朱元璋抗衡。可惜,用人不當,終於敗於朱元璋。導致張覆滅的一戰,卻是方國珍與朱元璋的波陽湖之戰。方軍應邀來救援張士誠的周國,但是被朱元璋伏擊,40萬水師覆滅與波陽湖中,從此,朱氏再無可抵擋者。
10 李自成 闖王自負無人敵,山海關前卻失魂
李自成,明末人。滅亡了明王朝,流寇主義的忠實信徒。就在他登上北京紫禁城的寶座之後。他的軍隊發生了質變,好色貪利,大失天下之心。終於,自負的闖王在山海關前被吳三桂和清軍大敗,喪師20萬,他也無力守住北京,於是逃竄到湖北九宮山被殺。
❺ 各位有心人,能否幫我女兒取個名字
昭雪(昭:充滿活力,是一個陽光女孩。雪:願她象雪一樣純潔、美麗。)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愛公主啦)
玉珍(象玉一般美麗,珍珠一樣令人喜愛)
茹雪(茹,諧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純潔,善良)
正梅(為人正直,能承受各種打擊)
美琳(美麗,善良,活潑)
歡馨(快樂,與家人生活得非常溫馨)
優璇(優,各個方面都很優秀;璇,像美玉一樣美麗,受人歡迎)
雨嘉(雨,純潔;嘉,優秀)
婭楠(婭,諧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聽)
明美(明白事理,長得標志美麗,有著花容月貌)
可馨(一個美麗的可人兒。能與家人生活得非常溫馨)
惠茜(賢惠,茜只是名字好聽)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對女孩的稱呼,沒什麼意義)
香茹(香,死後留香百世,茹,沒什麼大意義)
月嬋(比貂禪還漂亮美麗,比月光還溫柔)
嫦曦(像嫦娥一樣有著絕世美麗容貌,像晨曦一樣朝氣蓬勃,有精神)
靜香(文靜,象明朝時期的香妃一樣美麗,文雅,貞烈)
夢潔(一個夢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純潔)
凌薇(氣勢、朝氣都凌人,薇,祝她將來成為一代名人)
美蓮(美麗如蓮花一樣,還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
雅靜(優雅文靜)
雪麗(美麗如雪)
依娜(有伊人風采,娜一般指姑娘美麗,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溫柔,聰明,漂亮)
怡香(香氣怡人)
韻寒(即蘊涵)
莉姿(具有公主或王後的一切風度與姿色)
夢璐(如夢幻般的女孩,璐,諧音露,露字為日月結合的靈之美.智慧且不誇張)
沛玲(精神充沛,小巧玲瓏)
靈芸(在古代,有一個叫薛靈芸的少女,長得容華絕世,貌賽貂禪,他被當時的皇帝曹丕看中,欲召她進宮做寵妃,願您的女兒也象她一樣美麗,雙手靈巧)
欣妍(開心愉快,妍是美麗)
未解釋其意義的名字
婉君 麗君 玉潔 小美 小雪 小雨 小蓮 小雅 小櫻 小麗 小艷 蕊兒 小娜 小心 小惠 小玉 小月 小儀 小桃琳 小玲 小楠 小蘭 小愛 媛媛 小芙婷 菁菁 小萍 盈盈 小姐 小芳 小馨
小琦 小小 小琦 蘭馨 佳雪 雪涵
薇婷 雪枚 雪櫻 雲蘭 蘭馨 盈盈 晶晶 菁菁 婉儀 婉君 夢嫻 夢麗 夢琳 依娜
夢儀 詩雨
媛蝴 叢蝶 瑤箐 楠晴 絹竺 姍玫 菊萼
琬莠 蔻謹 藍桃 萍甜 薴葩 窈瑩 菀蝴 妙菱 蓉亭 鳳媼
曇幗 楠蝶 茹婧 珊胭 嬰謹 婕胭 姿蟬 藍馨 芩燕 淑謹
蘋飄 婷嫫 菩梅 馥嫫 淑籃 鳳薈 菀妙 娜闌 菽鵲 旎瀅
蘆鎂 姿琦 詩婧 簧馨 瑤菏 妙妗 穎芍 淑蕊 鳳瑛 妙嫣
娟杏 芍葩 竹嫻 蕖薈 黛瀅 荻葵 嵋纓 旖葵 靜嫻 雅淳
玉涵 韻婷 兮倩 靈珊 佳悅 詩晴 雯媛 靜晗 欣怡 婉瑩
若冰 韻涵 思默 茵靈 曉芙 倩穎 依凌 思琪 欣蔓 心妍
夢婕 倩薇 蔚藍 韻菲 寧馨 誼潔 聖涵 曉涵 詩涵 香娣
竹君 詩婷 小曼 雪嵐 高怡 圓圓 明慧 文倩 靜婷 逸凡
寒月 心逸 雅馨 慧中 思聰 高雲 雲岫 皓薰 汐情 雅馨
景輝 永豪 晨龍 不凡 夢瑤 月柯 語琦 子晨 英傑 雨露
順慶 氏政 義統 唐秀 唐宣 隆景 靜婷 雯倩 高詩 晗羿
鳴浩 澤輝 奇凡 詠波 紹峰 一明 佳雨 霈澤 文波 文靜
傑希 煜宸 煜晨 皓軒 韋皓 耀輝 心潔 心琪 沂南
❻ 求陶淵明的生平,故事,代表作中的片斷和簡評,好的可追加分!!
陶淵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東晉人,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著名詩人。
陶淵明出身於落魄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裡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苟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逮欽立語)日後,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裡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庄》《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陶淵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後,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游,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嘆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喪辭職回家。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他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一談。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桓平叛。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一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後投入其幕下)。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願。他高興極了,寫詩明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後,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象。經過劉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其性格、才幹、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對他產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並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謚任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這樣的重要的官職。這些黑暗現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鎮軍參軍經曲經阿曲伯》這首詩中寫道:「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緊接著就辭職隱居,於義熙元年(405年)轉入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劉敬宣上表辭職。劉敬宣離職後,他也隨著去職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郵至,屬吏說:「當束帶迎之。」他嘆道:「我豈能為五十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遂授印去職。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束。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最後、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陶淵明辭官歸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於前,妻鋤於後」,共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歸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滿堂前。」淵明愛菊,宅邊遍植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雜詩》)至今膾炙人口。他性嗜酒,飲必醉。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他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義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縣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遷至栗里(今星子溫泉栗里陶村),生活較為困難。如逢豐收,還可以「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如遇災年,則「夏日抱長飢,寒夜列被眠」。義熙末年,有一個老農清晨叩門,帶酒與他同飲,勸他出仕:「襤褸屋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願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稟氣寡所諧。纖轡(回車)誠可學,違已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飲酒》)用「和而不同」的語氣,謝絕了老農的勸告。他的晚年,生活愈來愈貧困,有的朋友主動送錢周濟他。有時,他也不免上門請求借貸。他的老朋友顏延之,於劉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經過潯陽,每天都到他家飲酒。臨走時,留下兩萬錢,他全部送到酒家,陸續飲酒。不過,他之求貸或接受周濟,是有原則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濟親自到他家訪問。這時,他又病又餓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濟勸他:「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說:「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檀道濟饋以梁肉,被他揮而去之。他辭官回鄉二十二年一直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的志趣,老而益堅。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還清醒的時候,給自己寫了《輓歌詩》三首,在第三首詩中末兩句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表明他對死亡看得那樣平淡自然。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1、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飲酒》20首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從詩的情趣和筆調看,可能不是同一時期的作品。東晉元熙二年(420),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次年殺之自立,建劉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隱晦曲折地記錄了這一篡權易代的過程。對晉恭帝以及晉王朝的覆滅流露了無限的哀惋之情,此時陶淵明已躬耕隱居多年,亂世也看慣了,篡權也看慣了。但這首詩仍透露出他對世事不能忘懷的精神。
2、詠懷詩 以《雜詩》12首,《讀山海經》13首為代表。《雜詩》12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讀山海經》13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10首借歌頌精衛、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3、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我們間接地了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的《桃花源詩並記》大約作於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了詩人對現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它標志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它以純朴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歸去來兮辭》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豪邁宣言,陶淵明以詩心慧眼來透視生活,用生花妙筆來點化景物,通過無拘無束的鄉間生活的再現和雲淡風清、明凈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懷,也反映出詩人厭惡官場、遠離世俗的孤傲之態。人們談論《歸去來兮辭》習慣於稱道陶淵明的田園之樂和隱逸之歡,而忽視了潛藏在字里行間的人生悲涼。我在研讀文本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詩人抒寫歡快喜樂的同時,總是有意無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發人們聯想到他的酸心隱痛的詞句,揣摩、品味這些詞句的深層內涵,我覺得,《歸去來兮辭》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篇吐露隱痛,舒展苦悶的心靈悲歌。下面結合文章內容對此稍作分析。
(一)、心為形役之悲。文章第一段交待詩人歸隱的原因和決心。陶淵明是晉安帝義熙元年歸隱的。關於歸隱的原因,《宋書•陶潛傳》說是「郡遣督郵至縣,吏自應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這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陶淵明自己說的,則與此略有不同。他在《歸去來兮辭》小序中說是「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 缸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在親友勸告下,「脫然有懷」,入於仕途,求得彭澤縣令一職。但未過多久,便「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但他仍打算做一年官再「斂裳宵逝」。恰恰這時,他的一位妹妹去世,他也就「自免去職」,寫了這篇《歸去來兮辭》。不管是他傳還是自序,都不難看出,陶淵明歸隱田園的真正原因是「心為形役」,即心志被形體役使,做了許多違心悖情而又無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卻不能做,不想做的卻又不能不做。結合《宋書》和小序來分析,「心為形役」含義有二:一是詩人為口腹之計,羈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籬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眼和歧視,深感屈辱和厭倦。二是詩人質性自然,與俗相違,矯厲不得,不容於世。逆情悖性,違心違己,在詩人看來是玷污心性,扭曲靈魂,因而深感慚愧,惆悵悲傷。一旦醒悟,便覺得「往者不可諫」而「來者猶可追」;覺得「迷途未遠」,「今是而昨非」,因而決計棄官歸田。這中間固然有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慶幸,更有陷身官場、鑄成大錯的沉痛。大夢初醒、瞭然徹悟的「歸田」宣言中更有痛徹心肺、追悔莫及的自責自悔。
(二)、居家涉園之痛。文章第二段直寫自己想像中的歸途情景和歸隱後閑適自在的家園生活,這中間,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焦急迫切,也有終於沖破「塵網」、掙脫「樊籬」的歡欣鼓舞;有久別重逢、安享天倫的歡暢喜悅,也有閑庭信步、觸目成趣的寧靜安逸;有飲酒寄傲、與世隔絕的孤高自許,也有策杖流憩、矯首遐觀的自然情趣。總之,一句話,寧靜淡泊的日常生活,溫馨朴實的家鄉親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觀令詩人留連忘返,沉醉不醒。我們品讀文章,也會感同身受,靈犀相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自然段中也出現了一些刺人眼目、動人心魄的詞句,逼人沉思,耐人尋味。「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寫藍天白雲,高蹈塵外,任意東西,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無心」喻指白雲飄浮不定,了無心機,自自然然,順順當當。寫山林飛鳥,朝出暮歸,遠近覓食,行於當行,止於所止。「厭倦」暗示飛鳥奔波勞碌,歸林投巢,安於靜謐,自得其樂。無論是白雲還是歸鳥,它們都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逍遙閑適,生意盎然,這實際上反襯出詩人淪落塵網,陷身官場,與世沉浮,受人羈絆的不自由不自在,這份扭曲心靈,壓抑性情,失去自由而又無可奈何的痛苦是深刻的,也是沉重的,只是不易覺察罷了。詩人在另一首詩《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中寫道:「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也表達了相同的感受。「景蘙蘙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寫夕陽晚照,光景暗淡,渲染悲涼情懷;寫蒼松兀立,孤獨無靠,更隱喻詩人孤高傲世、形景相吊的落寞和悲愴。一個人孤獨到象李白看山一樣,「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其內心的寂寞、痛楚是可想而知的,真可謂「知音世所稀,撫松獨徘徊」啊!「引壺觴以自酌」流露出詩人自酌自斟,無以為伴的孤獨和苦悶。「倚南窗以寄傲」頗有幾分出塵傲世,孤憤不平之意。「門雖設而常關」更是直截了當地揭示出詩人與世隔絕,獨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這些文句,貌似逍遙閑談,實則憂憤滿懷,我們讀到了陶淵明隱隱作痛的心。
(三)、交往出遊之憂。文章第三段描寫陶淵明的田園之樂。縱讀詩文,我們不難體會詩人身體力行、躬耕隴畝的舒心愜意,遊山玩水、搜奇覽勝的幽雅閑適和琴書相伴、情話相談的融洽歡快,不過,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這些文字全是「歡樂其表,憂痛其里」的曲折暗示。先說詩人的交往對象。親戚農人,詩人可以和他們「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談天說地,家長里短,有遠離官場的淡泊,有共享親情的溫馨,可是,詩人心性高潔,與世相違,風流雅緻、高標獨步,這遠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市井小民所能理解、所能認同的,和樂歡悅的交談之中飽含世無知音的隱憂。文中「樂琴書以消憂」無疑又暗示了一點,只有詩書琴韻才可以寓情傳志,消悉解憂,而一般的「親戚」、「農人」則只可形交,不可神往。再說詩人的出遊方式。「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徑丘。」孤舟獨往,自娛自樂,有時探尋幽深曲折的溝壑,有時翻越崎嶇不平的山丘,瑰怪之觀,人跡罕至,詩人情有獨鍾,樂而忘返,這又何嘗不是景示詩人隱而不發、深藏不露的遺世情懷呢?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詩人就是一位遺棄世人也被世人遺棄的山林隱士。特立獨行,遺世獨立,詩人是自由的,也是痛苦的。最後看看詩人的所見所感。「木欣欣以向榮,泉消消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看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的景象,詩人不是歡欣鼓舞,詩性大發,而是悲愁嘆老,自傷自悼,這份敏感與哀傷決不是詩人內心世界的偶爾一瀉,絕對是詩人久積於心,郁悶難展的苦痛隱憂的自然流露。一個年邁體衰、生命苦短的詩人,面對欣欣向榮的大好春光,除了喟嘆,還能有什麼呢?由上述分析不難看出,詩人貌似平和歡樂的田園生活之下,其實充滿更多的世無知音的苦痛、遺世獨立的絕望和生命流逝的無奈,我們讀陶文,切不可樂而忘憂啊。
(四)委心乘化之憤。文章第四段卒章顯志,抒發詩人委心乘化,樂天安命的情志。我們固然強化了對詩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返樸歸真,守節養性的人生理念的理解,不過,強烈的感嘆和接二連三的反問又使我們分明意識到詩人去留難定、取捨難決的矛盾和苦悶。「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感嘆人生苦短,餘生不多,強調委心任運,順其自然,其實是表達去留難定,心力不及的無奈和痛苦。「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否定了憂心忡忡,心神不定的猶豫不決,其實正暗示出平日里心有所求,志有所得的煎熬難耐。「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說自己樂天安命,堅信不疑,正折射出何去何從、取捨難定的懷疑和憂慮。「聊」是姑且、暫時之意,是不是也暗示出詩人這種選擇也僅僅是一種權宜之計呢?事實上,歸隱田園之後的陶淵明並不能夠做到真正的歸隱,因為他總有不忘塵世,感時傷懷的時候。「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寫自己醉情山水,逍遙自在,其實也是對現實的一種譴責和抗議,陶淵明既不想迷戀世俗以獲取功名富貴,又不屑逃脫人世去飛臨仙境,為了保持純真質朴的天性,他只好到自然山水中去尋求心靈的解脫和情感的寄託了。這些文句,字里行間我們都能感覺到詩人否定官場,抗爭世俗的孤憤和絕決。
綜上所述,我認為《歸去來兮辭》是一篇孤憤難平、憂樂相生的心靈之歌,有詩人返樸歸真、頤養天年的自足自安,也有時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愁苦嘆;有縱浪大化、逍遙浮世的自由自在,也有誤入官場、心性扭曲的懊悔痛心;有家人團聚、琴書相伴的寧靜淡泊,也有世乏知音、心曲難訴的郁悶孤寂……一句話,誠如清代詩人龔自珍說的「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己亥雜詩》),品讀陶文,沉浸在山水田園之中,切不可忽略了詩人的隱痛衷曲。
陶淵明現存文章有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共計12篇。辭賦中的《閑情賦》是仿張衡《定情賦》和蔡邕《靜情賦》而作。內容是鋪寫對愛情的夢幻,沒有什麼意義。《感士不遇賦》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賦》和司馬遷《悲士不遇賦》而作,內容是抒發門閥制度下有志難騁的滿腔憤懣;《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想像歸隱田園後的無限樂趣,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嚮往和熱愛。文章將敘事、議論、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創造出生動自然、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語言自然朴實,洗盡鉛華,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韻文有《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散文有《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又稱《孟嘉別傳》,是為外祖孟嘉寫的傳記;此外還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與子儼等疏》等。總的來說,陶文數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詩。陶淵明的作品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有「田園詩人」之稱。
公元427年,陶淵明走完了他76年的生命歷程,與世長辭。他被安葬在南山腳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縣和星子縣交界處的面陽山腳下。如今陶淵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塊碑石組成,正中楷書「晉征土陶公靖節先生之墓」,左刻墓誌,右刻《歸去來兮辭》,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孫所立。
陶淵明去世後,他的至交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下《陶征土誄》,給了他一個「靖節」的謚號。顏延之在誄文中褒揚了陶淵明一生的品格和氣節,但對他的文學成就,卻沒有充分肯定,陶淵明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後幾十年裡,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認。
梁朝的昭明太子肖統,對陶淵明的詩文相當重視,愛不釋手。肖統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陶淵明集》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專集的第一部,意義十分重大。肖統在《陶淵明集序》中,稱贊「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時期,陶淵明的文學地位,雖得不到應有的肯定,但他的詩文作品,流傳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
到了隋唐時期,有越來越多的詩人喜歡陶淵明的詩文,對陶淵明的評價越來越高。
初唐王績是位田園詩人,他像陶淵明一樣,多次退隱田園,以琴酒自娛。其蹲硨蟆肥
❼ KOK戰隊縮寫有什麼含義
K7應該是代表KOK 魔劍7服北水遠征軍
K3應該是 魔劍3服南火遠征軍
7服 和3服 應該是比較早進行支援的伺服器 所以用了K3 K7
6服的支援應該是以寧國府為主 所以沒有K6
5服 是KOK主力所在
4服 應該進的是精英戰隊
2服 好像還是精英戰隊
1服 沒有
精英戰隊是作為KOK當時在魔劍時代 最核心的戰鬥力的存在 只招收KOK的精英玩家
8服應該是4服戰爭打完後才開的伺服器 主要打擊的就是4服失敗後進駐8服的水泊梁山等公會 進駐的人員比較雜亂 沒有戰隊系統進駐 所以也沒有K8
KN納蘭軍的前生是 納蘭世家 成立於萬王之王北服一 進駐了 魔劍6服7服9服 是作為獨立公會進駐的 2005年10月15日 在原納蘭世家基礎上組建滅世狂舞之KN軍團 為什麼叫KN 可能要詢問05年的納蘭管理才知道了 (個人猜想 K是代表King (kok) N是納蘭 拼音第一個字的縮寫 因為那個時代的戰隊都有 英文名字所以 納蘭就編了一個KN的縮寫)
KT是 K3戰隊分裂時候 留在KOK的K3的老人建立的戰隊
K3重組的時候 同時保留了K3 KT的編制
其他戰隊縮寫
KGS=大無限
還有一個已經取消的KL戰傑戰隊 和K3合並了 其他我就不知道了
1樓是星魂
2樓是K3救世主
他們回答的都不對
樓主分給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