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如傳奇
Ⅰ 單篇傳奇是如何寫愛情故事和表現妓女生活的
單篇傳奇描寫愛情故事和表現妓女生活的。秦醇的《譚意歌傳》寫譚意歌和張正字曲折的愛情故事。結構和描寫明顯地受唐傳奇《霍小玉傳》的影響,但以團圓結束。張實的《流紅記》,根據唐代「紅葉題詩」典故渲染成篇。寫書生於祐在宮牆外御溝中揀得一片紅葉,上有宮女題詩,後來得此宮女為妻的故事。柳師尹的《王幼玉記》寫王幼玉流落風塵,愛上柳富後一往情深。經過種種曲折,最後憂郁而死。這些作品裡的妓女大多是歌頌對象,作者總是賦予她們多才多藝、貌美多姿、感情真摯等美好的外貌、性格和感情,在她們身上傾注著同情。具有對歷史和現實的批判意義。
Ⅱ 如果我愛上了一個愛玩傳奇的男生下場是什麼
說句實話我也愛玩傳奇,其實玩什麼不重要,只要不玩物喪志,並且能在玩出點名堂那就更好,比如自己開服掙錢,並且最重要的他要愛你。。。。。。
Ⅲ 愛絲曼傳奇官方網站
詩聶衙侍激逛//////////////
朋友圈子裡面現在都在用這款。完全免費的!
Ⅳ 愛情傳奇的古代作品
三大愛情傳奇之一,作者白行簡(776~826),白居易之弟,字知退,元和二年(807)進士及第,後歷任左拾遺、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等職。
《李娃傳》約作於貞元十一年(795),寫滎陽生赴京應試,與名妓李娃相戀,資財耗盡後,被鴇母設計逐出,流浪街頭,做了喪葬店唱輓歌的歌手。一次他與其父滎陽公相遇,痛遭鞭笞,幾至於死;後淪為乞丐,風雪之時為李娃所救,二人同居。在李娃的護理和勉勵下,滎陽生身體恢復,發憤讀書,終於登第為官,李娃也被封為汧國夫人。
這是一篇以大團圓方式結局的作品,因為產生的時代較早,自不可與後來明清戲劇、小說中陳陳相因的大團圓收尾一概而論;但由於作者對這種以滎陽生浪子回頭、其婚姻重新得到封建家庭認可的團圓方式抱著肯定和欣賞的態度,實際上便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小說前半部那段背離傳統、感人至深的男女戀情,消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效果。 小說的精華在前半部,尤其表現在對李娃形象的塑造上。李娃年僅二十,是一個被人侮辱、身份低賤的妓女,一出場就以妖艷的姿色吸引了滎陽生,並大膽讓滎陽生留宿,「詼諧調笑,無所不至」,表現得溫柔多情。但她深知自己的地位與貴介公子的滎陽生是難以匹配的,所以當滎陽生在妓院盪盡錢財時,她又主動參預了鴇母騙逐滎陽生的行動,盡管她內心深處仍對滎陽生情意綿綿。此後,滎陽生流落街頭、乞討為生,李娃對這位已「枯瘠疥癘,殆非人狀」的昔日情人不禁生出強烈的憐惜之情和愧悔之心,「前抱其頸」,「失聲長慟」,並毅然與鴇母決絕,傾全力照顧、支持滎陽生,使他得以功成名遂。但直到此時,她也沒對滎陽生抱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十分理智地提出分手,給對方以重新選擇婚姻的充分自由。這種過人的清醒、明智、堅強和練達,構成李娃性格中最有特色的閃光點。 三大愛情傳奇之一,與《李娃傳》的由悲到喜不同,元稹的《鶯鶯傳》由喜到悲,凄婉動人的描寫了鶯鶯與張生相見、相悅、相歡,而以張生的「始亂終棄」作結的愛情悲劇的全過程,細致地展現了鶯鶯具有鮮明個性特徵和深刻社會內涵的典型性格,塑造了一個沖破封建禮教樊籬、爭取愛情自由的叛逆女性。
故事發生在貞元年間,男主角張生時游蒲州,居普救寺,巧遇暫寓於此的表親崔家母女。其時蒲州發生兵變,張生設法保護了崔家。崔夫人設宴答謝,並命女兒出拜張生。可是她一再拖延,「久之乃至,」既「雙臉銷紅」,又「凝睇怨絕」,一幅羞澀而不情願的模樣,表現出一個名門少女所特有的端莊、嫻靜而又嬌羞、矜持的性格特點。張生驚其美艷,轉托婢女紅娘送去兩首《春詞》逗其心性。鶯鶯當晚即作《明月三五夜》一詩相答,暗約張生在西廂見面;但當張生如約來後,她卻「端服嚴容」,大談了一通「非禮勿動」的道理。這說明鶯鶯具有兩重性格:既有青春的騷動、對愛情的渴望,又在道德禮教的自抑下一再猶豫徘徊。而深入一層來看則可發現,鶯鶯對於被拋棄的結局又是有預感的,她既渴望愛情,又對愛情沒有把握,從而構成了她在行為上的一再矛盾和反復。一方面,對情愛的渴望導致其禮教之防十分脆弱;另一方面,對結局的擔憂又使她在每次熱情迸發之後表現出對張生的冷淡。鶯鶯與張生由相遇到結合的過程,既是一個情、禮沖突最後以情勝禮的過程,也是一個集渴望、擔憂於一體,充滿內心矛盾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的終點,她恢復了青春少女的本性,主動去找張生,自薦枕席,體驗到了自由戀愛的愉悅。然而接踵而來的打擊,又使她跌入被拋棄的痛苦深淵。張生赴京應考,滯留不歸,鶯鶯雖給張生寄去長書和信物,但張生終與之決絕,並在與友朋談及此事時斥鶯鶯為「必妖於人」的「尤物」,自詡為「善補過者」。傳文末尾對張生這種絕情的展示,於作者或有為張生「文過飾非」之嫌,而在客觀藝術效果上,卻起到了對愛情不專一行為的批判,產生了真正打動人心的悲劇力量。
這篇小說作於貞元二十年(804),其時元稹26歲。因傳中所敘情事與元稹經歷大致吻合,很多人便認為這是元稹的自傳。這種看法是不妥的,因為傳中既已託名張生,便有虛構成分,而且傳中諸多精湛的心理、細節描寫都早已具有高於現實的藝術美,鶯鶯則被刻劃得「飄飄然彷彿出於人目前」(趙令畤《侯鯖錄》),所以只有把它作為真正的文學創作來理解,才不致於損害它審美價值,縮小它的思想意義。 三大愛情傳奇之一,《霍小玉傳》是繼《鶯鶯傳》之後的又一部愛情悲劇,也是中唐傳奇的壓卷之作。作者蔣防,字子微,義興(今江蘇宜興)人,長慶年間歷任右補闕、司封員外郎,加知制誥,後被貶遷汀州、連州、袁州等地,約卒於大和年間。蔣防善詩文,但他之所以留名於文學史,卻主要緣於《霍小玉傳》這篇傑作。
小說中的霍小玉是作者描寫最生動、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她原為霍王之女,只因其母是霍王侍婢,地位低下,小玉終被眾兄弟趕出王府,淪為妓女。她與出身名門望族的隴西才子李益歡會之初,即已從以往的遭遇預感到自己「一旦色衰,恩移情替」的命運,因此「極歡之際,不覺悲至」,只求與李益共度八年幸福生活,而後任他「妙選高門,以諧秦晉」,自己則甘願出家為尼。然而,殘酷的現實很快粉碎了她的幻想,使她連這樣一點微小的希望也難以實現。曾發誓要與小玉「死生以之」的李益一回到家就背信棄約,選聘甲族盧氏為妻。小玉相思成疾,百般設法以求一見,李益總是避不見面。最後一黃衫豪士「怒生之薄行」,將李益強拉到小玉處,小玉悲憤交集,怒斥李益: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慈母在堂,不能供養;綺羅弦管,從此永休。征痛黃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當永訣!我死之後,必為厲鬼,使君妻妾,終日不安! 這段義正詞嚴的血淚控訴和強烈的復仇意緒,表現了一個備受欺凌的弱女子臨終前最大程度的憤怒和反抗。至此,小玉性格中的溫柔多情、清醒冷靜已為堅韌剛烈所取代,但這堅韌剛烈中卻滲透了無比的凄怨。小說寫她說完這段話後,「乃引左手握生臂,擲杯於地,長慟號哭數聲而絕」。這是悲劇的終點,也是悲劇的高潮,它展示給人們的,不只是一個多情女子的香銷玉殞,不只是李益之流的卑鄙無恥,而且是整個封建等級制度的丑惡和封建禮教的殘酷。
這是一篇妙於敘述和描寫的優秀作品,作者善於選擇能反映人物性格和心態的典型場景,用飽含感情色彩的語言加以精細的描寫和刻劃,從李益與霍小玉的初會、兩次立誓到李的背約、二人的最後相見,無不婉曲深細,妙筆傳神。即使對李益這一負心人物,作者也沒作簡單化處理,而是通過對具體情事的敘述描寫,著力於揭示他在個人意志和家長權威對立中的內心矛盾和痛苦,寫出他由重情到薄情、絕情,絕情後仍復有情的兩重性格,既令人感到真實可信,又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此外,小說在語言的運用、氣氛的渲染、枝節的穿插等方面都頗有獨到之處,誠如明人胡應麟所說:「唐人小說紀閨閣事,綽有情致,此篇尤為唐人最精彩之傳,故傳誦弗衰。
Ⅳ 古代愛情傳奇例子有那些
「開啟鴻蒙,誰為情種?「古今中外,偉大的愛情都是一樣的,纏綿緋徹,萬眾風情,似明月一般,照耀了多少後人的心田,令我們每每想起,都思緒萬千,得到難得的震撼和精神的啟迪。就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來重溫一下那些傳奇愛情的萬種柔情,來憑吊一下那些已經逝去的「情深意重」。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鳳求凰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一個是被臨邛縣令奉為上賓的才子,一個是孀居在家的佳人。他們的故事,是從司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彈唱那首著名的《鳳求凰》開始的:「鳳兮鳳兮歸故鄉,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艷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這種在今天看來也是直率、大膽、熱烈的措辭,自然使得在簾後傾聽的卓文君怦然心動,並且在與司馬相如會面之後一見傾心,雙雙約定私奔。
當夜,卓文君收拾細軟走出家門,與早已等在門外的司馬相如會合,從而完成了兩人生命中最輝煌一事件。卓文君也不愧是一個奇女子,與司馬相如回成都之後,面對家徒四壁的境地(這對愛情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大大方方地回臨邛老家開酒肆,自己當壚賣酒,終於使得要面子的父親承認了他們的愛情。盡管後世的道學家們稱他們的私奔為「淫奔」,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日後多少情侶們的榜樣。這之後還有一個事件值得一記:司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頭吟》,以這樣的句子「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終使相如回心轉意。
克婁巴特拉與愷撒、安東尼:愛情與權力的選擇
舉世聞名的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與羅馬將軍愷撒馬克·安東尼之間的戀情甚至影響了埃及和當時世界的歷史。
托勒密12世去世後,克婁巴特拉按父親的遺囑與親弟弟聯姻共同執掌權柄。由於姐弟反目,她決定藉助羅馬帝國叱吒風雲的愷撒的力量。而愷撒出於鞏固統治和從埃及取得酬金的目的,也認為促成克婁巴特拉姐弟重歸於好是必要的。但當愷撒見到克婁巴特拉時,一下子被這位天姿國色、才華非凡的女人所傾倒,幫助她奪取了王位。後來,兩人通過愷撒制定的一夫多妻制而成為合法夫妻,並生下一子。
公元前44年,愷撒死於反對派的突襲之後,克婁巴特拉感到失去了靠山,轉而依靠羅馬「後三頭」之一馬克-安東尼,用同樣的手段贏得了有勇無謀的安東尼,再一次使自己王位穩固。她與安東尼共生三子。
然而在克婁巴特拉內心的天平上,王朝遠重於愛情,在「後三頭」另一巨頭屋大維勢力超過安東尼後,她放棄了安東尼,使其慘敗。但是,年近40的她去並未打動屋大維,在軟禁中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唐明皇與楊貴妃:長恨歌
楊玉環原為壽王瑁王妃,玄宗驚艷於她的美貌,但礙於她是自己的兒媳而不便明目張膽納入宮中,於是想出個讓楊玉環出家,脫離壽王,再以「楊太真」身份入宮的方法。從此楊玉環「三千寵愛在一身」,並於公元745年被冊封為貴妃。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所謂「君王從此不早朝」,為了兩情歡愛,可以把國事先放在一邊;而從「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賊後面,我們看到玄宗甚至動用了他手中的權力來取悅楊貴妃,這樣的做法出發點固然是為了愛,但皇帝畢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並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必然要牽涉到政治的東西。這使得他們的愛情洽談室不可單純,並最終敵不過政治: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玄宗匆匆出逃,發生馬嵬兵變,楊貴妃被賜死,就算是皇帝也挽救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的性命。他們的愛情雖以悲劇收場,但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樣,「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他們的愛情,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皇帝與妃子之間的感情,上升到了真正的愛的層次,這也是後人廣為傳頌其愛情故事的原因。
白朗寧與馬萊特:詩意的愛情奇跡
1845年,長期癱瘓在床的伊麗莎白·巴萊特在英國詩壇聲名鵲起,其地位已取代衰老的華茲華斯,而與丁尼生齊名。本來就欽慕她的詩才的白朗寧給女詩人寫了一封信,大膽地對她說:「我愛極了你的詩篇——而我也同時愛著你……」。女詩人接到信後也給他回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兩人從此開始頻繁的書信來往。在白朗寧的多次要求下,女詩人克服從不見生人的習慣,兩人有了第一次見面。哪知三天後,抑制不住強烈感情的白朗寧竟給女詩人寫了一封求婚信。39歲的女詩人這時躺在床上已有24年,她對結婚一事早已沒有想法,認為自己不可能嫁給比她小6歲的白朗寧。她拒絕了他。盡管如此,兩人依然保持親密的交往,直至達到誰也離不開誰的地步。這奇跡發生了,伊麗莎白突然能下地自由行真誠了。盡管猶如暴君的父親完全不同意她的婚姻,她還是勇敢地投入了白朗寧的懷抱,兩人一起遠離家鄉,到義大利生活,後來還生一下孩子。愛情的力量使白朗寧夫人原本孱弱的生命延續了15年,並使她寫出了更多優秀的詩篇。
孫中山與宋慶齡:革命伴侶
志同道合最容易成伴侶,孫中山與宋慶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一代革命先驅,孫中山得到了不少摯友的支持,宋慶齡的父親就是其中的一個。1913年八月,「二次革命」失敗,革命派在國內失去了立足之地,大多隨孫中山流亡日本,宋耀如一家更是舉家遷避扶桑。從美國讀書歸來的宋慶齡到日本與家人會面,終於見到了她所敬仰的孫中山,並開始接替父親和姐姐的工作,於1914年9月起正式擔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這是在患難中生長出來的愛情:革命失敗,心靈的創傷和流亡海外生活的孤寂,孫中山賭階段宋慶齡的幫助和撫慰中得到了補償;而宋慶齡追承孫中山革命的願望得琶了滿足,並發出了這樣的肺腑之言:「我的快樂,我唯一的快樂是與孫先生在一起。」這遭到宋慶齡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堅決反對:他們的年齡相差28歲!1915年10月,在得知孫中山已與前妻離婚的消息後,22歲的宋慶齡沖破父母的「軟禁」,赴東京與孫中山成婚。他們的情深誼篤,令人感動:1922年6月16日,廣州發生陳炯明兵變,在危難之際宋慶齡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孫中山:「中國可以沒有我,但不可以沒有你!」而1925年3月11日孫中山彌留之際,特別囑咐兒子、女婿要「善待孫夫人」,聽到何香凝保證盡力愛護宋慶齡之後才放心。短短10年聚首,勝過人間無數。此後,宋慶齡孀居終生。
魯迅與許廣平: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在與許廣平結識、相愛之前,44歲的魯迅雖有名義上的妻子朱安,但一直過著一種苦行僧似的禁慾生活,打算陪著朱安這個「母親的禮物」「做一世犧牲」。是許廣平對他的敬仰、理解乃至熱愛打開了封凍已久的心田。從1925年3月11日他們開始通信,一直是許廣平以自己的勇敢和堅定打消了魯迅的種種顧忌,終於明白表示:「我對於名譽、地位,什麼都不要,只要梟蛇鬼怪夠了」。這所謂「梟蛇鬼怪」,就是又有「小鬼」、「害馬」之稱的許廣平。而在1925年10月許廣平所寫的《風子是我的愛》中,有這樣的愛的宣言:「即使風子有它自己的偉大,有它自己的地位,藐小的我既然蒙它殷殷握手,不自量也罷!不合法也罷!這都於我們不相干,於你們無關系,總之,風子是我的愛……」1927年10月,魯迅與許廣平在上海正式開始同居生活,在舊式婚姻的囚室里自我禁閉20年之後,他終於逃出來了。對於魯迅和許廣平來說,這是他們生命中最有光彩的舉動,魯迅於1934年12月在送給許廣平的《芥子園畫譜》上所題的「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正是他們愛情生活的寫照。
徐志摩與陸小曼:萬種風情無地著
徐志摩與陸小曼的交往,用「愛得轟轟烈烈」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陸小曼的丈夫王賡時任哈爾濱警察廳長,雖不在北京,但侯門如海,徐志摩要用錢來賄賂門房(每次500元)才有可能與陸小曼見面,而陸小曼給徐志摩寫情書不但要用英文,連寄信也只能自己抽空出去寄。幾經波折,徐陸二人的戀情愈演愈烈,弄得滿城風雨,王賡甚至還拔出槍來威脅陸小曼,但這一切都遏止不住二人的熱情。對於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愛情,郁達夫的看法頗為中肯:「他們的一段濃情,若在進步的社會里,有理解的社會里,豈不是千古的美談?忠厚柔艷和小曼,熱烈誠摯如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發放火花,燒成一片了,哪裡還顧得到綱常倫教?更哪裡還顧得到宗法家風? 」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與陸小曼舉行婚禮,梁啟超為證婚人,胡適為介紹人。他們的婚禮,真可以算得上是「別開生面」,梁啟超作為徐志摩的老師,在婚禮上進行中引經據典地來了一通訓詞,訓斥這一對新婚夫婦:「你們都是離過婚,重又結婚的,都是用情不專,以後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最後還來了一句「祝你們這次是最後一次的結婚!」但徐志摩這樣的歷盡千辛萬苦去追求,去試驗夢想中神聖的愛的境界,雖有「不顧一切,帶有激烈的燃燒性」且「不管天高地厚,人死我亡,勢非至於將全宇宙都燒成赤地」的熱情,終於還是落個失敗的結局,思之令人感慨。
薩特與西蒙·波伏娃:柏拉圖式戀愛的精典
法國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薩特與西蒙·波伏娃的愛情盡管沒有附麗於婚姻,但去長達50多年並終其一生。1929年,青春年少、生機勃勃的薩特就讀於巴黎高等師范學院,與好友尼讓、埃博德組成「三人幫」,如疾如醉的遨遊於知識的海洋。這時,西蒙·波伏娃——一位年輕、聰穎而清秀的女朗進入了薩特的生活。
薩特與波伏娃迅速陷入熱戀,「我們在早晨人需,直到很晚才會分手。我們穿過巴黎散步,一直在繼續我傘兵話題——我們的事、我們的關系、我們的生活和我們即將寫的書……」畢業考試結束了,薩特名列第一,波伏娃緊接第二,真可謂比翼齊飛。薩特為期18個月的服役不得不讓這對戀人分別,但他們共同制定了一個特殊的戀愛合同。在合同中,雙方強調,兩人要保持最親密的關系,無話不談,不準有任何欺騙行為。然而,隨著兩人感情加深,他們在愛情觀點上的差異也逐漸表現出來。薩特說:「在青春期,當我能看女人的時候,我是想要她的全部。」「獨身生活是我的原則,我生來就是當光棍的。」「我不會結婚,永遠單身,我要所有的女人……只要能搞到手。」這是對波伏娃的聲明,一方面要同她保持親近的、永不結婚的愛情關系,另一方面又要波伏娃不要干預他的私生活。至於波伏娃,她對薩特的這一點非常清楚,並能接受。「薩特不願履行一夫一妻制的職責,他喜歡與女人在一起,他認為這些人和男人在一起,不那麼狡猾。」「在我們之間,存在著必要的愛情,同時我也認識到,需要偶然愛情。」正是在這種理解與寬容的愛情中,薩特與波伏娃的愛情顯得與眾不同,他們沒有結婚,但卻情投意合,並將這份情感維持了半個多世紀,直到1980年薩特去世。
溫莎公爵與辛普森:不愛江山愛美人
愛德華八世與沃利斯·辛普森的愛情故事可謂舉世聞名。1931年,生於巴爾的摩市的沃利斯·辛普森與第二任丈夫英國大商人歐內斯特懷著對上流社會的迷戀,與當時還是親王的愛德華結識,並經常參加親王的各種流動。起初親王對沃利斯這位不太出眾的女人並沒有多大的關注,隨著親王對情人西瑪爾興趣逐漸冷淡,特別是他發現西瑪爾與伊斯梅利穆斯林首領阿迦汗的獨生子阿里汗親王有染後,便把注意力投向了沃利斯,並很快被這個37歲的女人深深迷住了。「唯一能說明他地我感興趣的原因也許在於我那美國人的獨立精神、我那直率、我那自以為具有的幽默感,以及我對他和與他有關的每件事的樂觀或好奇……他是孤獨的,也許我是第一個洞察他內心深處孤獨感的人」溫莎公爵夫人的回憶錄這樣說道。漫斯頓·丘吉爾對親王與沃利斯的戀情也評價道:「他喜歡同她在一起,並且從她的品質中獲得他要的幸福,就像她需要呼吸新鮮空氣一樣。」
1936年元月,威爾士親王愛德華繼位,成為愛德華八世。國家大事的重任絲毫沒有減低他對沃利斯的愛,他向王室宣布要和沃利斯結婚。這時,沃利斯與丈夫歐內斯特的離婚宴也擺上了日程。愛德華八世的決定遭到朝野強烈的反對,他們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一人結過兩次婚的女人成為王後。多次交涉未果之後,愛德華八世決定遜位來完成這樁亘古未有的婚姻。頂著來自皇室、首相以及新聞界的各種壓力(沃利斯也成為英國早期「狗仔隊」捕獵的對象),愛德華八世遜位而成為溫莎公爵,1937年終於在法國與沃利斯成婚。對於失去王位以及永遠不能回到自己的國家,溫莎公爵對沃利斯說:「你可別後悔,我絲毫也不。我只知道幸福永遠維系在你的身上……」
三毛與荷西:夢里花落知多少
台灣作家三毛與荷西的故事浪漫而纏綿緋惻,盡管兩人都已逝去,但他眾仍是無數少男少女心目中的愛情偶像。三毛和荷西相識在西班牙,當時三毛念大學二年級,兩人常常一起看電影、逛公園。一天,荷西對三毛說:「你要等我6年,我有4年在大學要讀, 加兩年兵役要服,6年一過,我就娶你。」後來兩人分手了。按照承諾,以後的6年中他們沒有任何聯系,這其間三毛去了德國、美國。6年後命運再度將三毛帶回馬德里。這天,有位朋友打電話給三毛:「快來,搭計程車過來。」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的三毛匆匆趕到朋友家。朋友神秘地讓她把眼睛閉上,三毛只覺得一雙溫柔的手臂把她整個兒抱了起來,張開眼一看,哎呀!不得了,竟是那位身材高大、長滿胡須的、她當年的小朋友——荷西。兩人熱烈親吻、擁抱後,荷西把三毛帶到自己的屋內,滿屋子三毛的巨幅照片再一次讓三毛驚呆了,6年來,荷西一直惦戀著她。三毛感動至極,對自己說:「這一生我還要誰呢?」婚後的生活雖然清苦,但充滿溫馨和情趣。三毛說堵塞,「因為幸福滿溢而怕得悲傷」。悲劇果然降臨,在一鎰意外事件中,潛水員荷西過早地離開三毛而去,痛不欲生的三毛幾次試圖自殺,終因親情難舍而止步。然而,數年後三毛還是自縊於醫院,不能不說與此有著密切的關系。
可以想像一下,荷西沉入水中,也許化作了一條魚,和三毛生死相守。直到兩個人能最終在落滿花影的樹下重逢。生死兩茫茫,卻隔不斷相思,隔不斷女主角心中的愛情;陸曉曼再次遇見徐志摩,還是才子佳人,攜手行走在江南的煙雨中;而許廣平還在廚房為魯迅熬葯做飯;薩特與波伏娃同在書房,寫下了傳送千古的巨著……
一切的一切都足以證明:愛是人類最偉大的力量,不朽的真愛,能夠成就偉大而豐滿的人生。
Ⅵ 歌唱到最後有愛的傳奇的歌詞是什麼歌
愛的傳奇
演唱:胡月
我曾看過有一篇愛的傳奇 使我感動在心裡
我也曾經編織過許多幻想 希望走進故事裡
假如那一個多情的男孩就是你
溫柔的女孩應該就是我自己
我相信我們會比他們更執迷
我相信故事要比他們更美麗
假如真是你 再大的波折也無慮
假如真是你 我還有什麼不如意
我曾看過有一篇愛的傳奇 使我感動在心裡
我也曾經編織過許多幻想 希望走進故事裡
假如那一個多情的男孩就是你
溫柔的女孩應該就是我自己
也一樣熱情洋溢
我曾看過有一篇愛的傳奇 使我感動在心裡
我也曾經編織過許多幻想 希望走進故事裡
假如那一個多情的男孩就是你
溫柔的女孩應該就是我自己
Ⅶ 中國四大愛情傳奇怎麼樣
■楊匡漢 -------------------------------------------------------------------------------- 《中國四大愛情傳奇》,段懷清著,東方出版中心年1月第一版,23.00元 段懷清博士以在央視《百家講壇》上的講稿「四大民間愛情傳說」為藍本,又經加工、潤色和充實,落實於紙質並更名 為《中國四大愛情傳奇》,於牛年歲首推出。人們都說「甲子逢己丑,付佑夢聃周,青牛始神遊」,這本新書,也伴隨我們神遊一番令人激動和眷念的民間傳說。 我對民間文學、民間傳說是外行。不過,通讀這本由白蛇傳、梁祝、孟姜女、牛郎織女組合的傳奇之書,使我想起了泰戈爾的一句話:「人類應該回到智慧的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在四書五經、四大傳說的影響下度過的,所以讀了這本書很有「安得情懷似舊時」的感觸。湯一介、樂黛雲先生講得很好:「重述四大民間傳說,不僅能讓我們重溫集體歷史記憶和個人情感經驗,還讓人們重新思考現代人當下的情感困境和幸福追求。」我想補充一點,就是我們從歷史從文化從傳統從現代來看,是否可以確認這樣一個理念:智慧在民間,觀念在廟堂,流傳在田野。我從這本書以及其他相關的讀物中得到一個強烈的印象,現在的流行時尚、當下的文化心態,有兩個傾向應當警惕:一是集體遺忘,二是集體狂歡。而這本書以及其他相關的書,第一是反遺忘的,第二是反狂歡的。遺忘把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下的非常好的東西給忘掉了,把我們幾千年來的集體意識給遺忘了,動輒一切從零開始,一切從我開始、一切推倒重來。我們現在反遺忘,就是要維護傳統文化的優秀元素,就是要向我們偉大的先輩前賢致敬。第二還要反狂歡。現在動輒喜好狂歡,到處鶯歌燕舞。我不是說不應該慶祝成就業績,但是不少地方做得有些過頭,大量的錢財用在非常表面、非常浮躁、非常形式主義的東西上去,那可是花費納稅人的心血汗水啊。這本《中國四大愛情傳奇》可以讓我們浮躁的心理平靜下來,上善若水,冷靜地思考一些我們迢遞數千年歷史中曾經流傳過的一些東西,比如說我們中國人傳統文化中怎麼對待生與死的問題,怎麼對待愛情問題,怎麼對待慾望的問題,怎麼對待幸福的問題,怎麼對待道德倫理問題,怎麼對待精神動力源的問題,等等。當然,這本書不能說全部回答了這些問題,但起碼從一個角度一個側面很好地做了解讀。 這本書所講的傳說,現在用了個「傳奇」一詞,挺有意思。傳奇也就是傳說、奇聞、神話的綜合,都概括了。這裡面的四大民間傳說,有些有變化的,有些屬流傳,有些加工改造,但都出自民間。我們上古的時候就有個制度:采風問政。就是在民間采風,通過采風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與民間欲求。當然,這四個傳說不一定跟「政」有關,但起碼可以給從政的人一個了解民情民風民心的重要參照。這四個傳說,故事本身體現出來的話題,比如「葫蘆出生」、「滴血認骨」、「七夕相會」、「靈魂化蝶」、「端午驚變」等等,這樣一些民間信仰、風俗習慣,積累下來就合成一種帶文化史意義的東西,有文化價值的東西。.這本書所體現出來的世俗化、生活化、道德倫理化的價值,是帶有中國性的,確實體現了中國特色,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經驗、自己的問題、自己對待人世對待愛情的態度。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莉葉》自然是愛情悲劇的經典,但我們中國的「梁祝」比之還要早得多。很多經典的東西都是中國比西方的要早,因為我們歷史久遠。 這是一本有價值、有意義的書。在展開敘說上,它還具有四個優點:一是可讀性。我讀書比較慢,但這本書讀起來很流暢,不僅流暢而且流利。文字雖不是特別老到,但有流動的美麗。故事講得很清晰,特別是孟姜女故事,幾個層次很清楚,文字也很優雅,融合了他的出生地楚荊文化和從業地江浙文化的語言長處。二是學術性。從學術的層面講,這本書把「學術」民間化,把一些深奧的學術問題民間化、平民化了。四大傳說中提出來一些學術上的問題,也用民間化的語言來表述。這是學術的民間化。還有就是「民間」學術化,把民間的東西也旁徵博引,左右逢源。這是一種學術姿態的兩個方面。三是還有一個優點,即民俗學與文化學、心理學相輔佐。比如寫人物,歷史文獻或坊間傳說中,誰能知道人物當時的心理有什麼想法?那隻能靠文學家藝術家的想像,將合理的想像放進去,這有必要,增添了血肉。四是文本的開放性。就四大傳說而言,原始的文本是開放的,不同的時段、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觀念,會染乎世情而不斷充實進去。一個有價值的文本肯定是開放性的,而不是封閉的,不會固定在一個文獻上。傳說一到民間,和民眾的願望結合起來,會有新的創造,或被加工被修改被調整。對這個過程,本書講得比較清楚,起碼提供了很多的線索,如同搭起一座橋,徜若有志者想進一步做學術研究,可以跨上去,再出發,走向深層探悉。 自然,這本書還有可以完善、改進之處。我提兩點建議:其一,四大傳說肯定與我們文化學上講的母題有關。母題是一個民族不斷反復出現反復書寫的精神現象,這是歌德的話。那麼,四大民間傳說可以進一步與母題的思路更多地銜接起來。比如神怪人化的母題、動物成精的母題,是民間文學研究和文化人類學中經常碰到的問題。拿白蛇傳來說,書中提到了《西湖三塔記》,這是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但並非蛇人關系的母題的源頭。實際上往上古推,關於神怪人化的故事有很多。蛇和人的關系在上古神話中早就有了,我們講伏羲、女媧,本身就是「人首蛇軀」。湖南馬王堆的帛畫、漢代石刻畫像裡面,也有交尾而立的形像。「白蛇」在《山海經》里也有提及。當然蛇人關系的故事在宋以後更加盛傳。我的意思,是不妨抓住母題深挖推久之,在書中稍微點一下,倒不必大動,增加千把字就可以更有意味地說透這類問題。 其二,建議考慮傳說的涵蓋面。有的傳說的涵蓋面是很大的,比如梁祝的傳說。全國的梁祝讀書台有三個,梁祝墓有七處。一些地方在爭「梁祝」的「專利」,至少說明,這個傳說的涵蓋面不小。在漢族裡傳說最後是化蝶雙飛,其他民族裡面則不同。如彝族阿西人說梁祝從墓里飛出來後化成孔雀,孔雀上天後又變成一道彩虹;布依族說梁祝二人最後化成了翠竹;侗族說兩人化成了鴛鴦;水族說兩人最後化為星星和月亮,等等。所有這些可在適當的地方提一下,說明這個傳說在很多地方都有流傳。 轉http://www.gmw.cn/01ds/2009-02/11/content_886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