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完美傳奇 » 柳公權傳世

柳公權傳世

發布時間: 2021-03-09 04:05:40

1. 柳公權的傳世名作有哪些

他的傳世書跡很多,影響較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軍碑》、《金剛經》等。 1.《金剛經刻石》(824年,四十七歲) 柳公權正書,刻為橫石,共十二塊,每行十一字,原石毀於宋。唯一唐拓本發現於敦煌石窟,現藏巴黎博物館。此為柳書早期代表作。其下筆精嚴不苟,筆道瘦挺遒勁而含姿媚;結體縝密,以縱長取形,緊縮中宮,開展四方,清勁而峻拔。「柳骨」於此可初識,而柳集眾書於此亦可知。宋董逌雲:「誠懸書金剛經,柳玭謂備有鍾(繇)、王(羲之)、歐(陽旭)、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之體。今考其書,誠為絕藝,尤可貴也。」(《廣川書跋》) 2.《李晟碑》(829年,五十二歲) 碑在陝西高陵縣,碑連額高一丈四尺二寸,寬五尺八寸二分,三十四行,行六十一字。裴度撰,柳公權正書,並篆額。此碑明代已多漫漶,近拓石花滿布。清孫承澤《庚子消夏記》雲:「字雖剝落,然一看挺拔不群之概,尚可捫而得之也。」與《金剛經》相比,加強了斬釘截鐵、稜角分明、點畫爽利森挺、挺拔不群之概。但是有些地方結字顯得拘謹,局促。 3.《回元觀鍾樓銘並序》(836年,五十九歲) 石橫置,四十一行,行二十字,邵建和鐫刻。1986年11月出土於西安市和平門外。此碑風神爍爍,一筆不苟,其用筆重骨力,以方筆為主,輔以圓筆,勁利清健。其結構往往錯位中求變化,比如左右結構的字「蹲」、「鍾」、「樓」等將左邊偏旁往上挪,形成左短右長的結字法,在不平衡中求韻趣。柳書向又一縱深漸進。 4.《馮宿碑》(837年,六十歲) 王起撰,柳公權書並篆額,正書,四十一行,行八十三字,石存西安碑林。其書爽利快健,神采飛揚。似乎在預示一種更為精煉的「柳體」即將孕育而出。就在此後的五六年中,《玄秘塔》、《神策軍》便相繼問世,成為千年楷書的典則。《庚子消夏記》引楊用修語雲:「誠懸《馮尚書碑》亞於(虞世南)《廟堂碑》。」《石墨鐫華》雲:「此碑柳書結字小差勝《玄秘塔碑》,尚不堪與薛稷雁行。楊用修雲亞於《廟堂碑》,過矣。」 5.《苻璘碑》(838年,六十一歲) 李宗閔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邵建和鐫字。三十一行,行六十二字,碑高一丈,寬四尺五寸三分,為柳碑中最顯要者。石在富平縣,「十年動亂」中被毀。此碑歷代享有盛名,《金石錄》、《寶刻類編》、《集古求真》等均有著錄。此碑與《馮宿碑》字雖較小於《玄秘塔碑》,但同樣魄力雄渾,字法深厚,結構縝密,神理駿發。孫承澤《庚子消夏記》雲:「其書亦帶有嬋娟不勝羅綺之致。」此謂雄渾中有秀媚之色。 6.《玄秘塔碑》(841年,六十四歲) 裴休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邵建和、邵建初鐫刻。共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石存西安碑林。清王澍《虛舟題跋》雲,「誠是極矜煉之作。」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稿》雲:「此碑柳書中最露筋骨者。」其骨力矯健,筋骨特露,剛健遒媚;結字瘦長,且大小頗有錯落,巧富變化,顧盼神飛,行間氣脈流貫。全碑無一懈筆,可謂精絕。 7.《神策軍碑》(843年,六十六歲) 此碑崔鉉撰文,柳公權奉敕書,記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軍事。碑立於皇宮禁地,不能隨便傳拓,因此流傳較少,北京圖書館藏有北宋之拓本。此碑和《玄秘塔》相隔二年,總體風格相近,法度謹嚴,精魄強健,然而也有細別。《玄秘塔》極勁健,此碑則雄厚;前者極露筋骨,後者凝煉溫恭;前者較遒媚,後者則較端重。此碑刻工也極精,或認為柳書傳世最佳者。孫承澤說:「書法端勁中帶有溫恭之致,乃其最得意之筆。」柳公權的楷書中以《神策軍碑》、《玄秘塔碑》影響最深遠。 8.《劉沔碑》(848年,七十一歲) 柳公權書,韋博撰,元度摹勒並篆額,楷書三十七行,行六十五字。此碑字體偏小,但書體勁秀。楊守敬《學書邇言》注意到其「淡雅」特點。細察其碑多用圓筆,如「國」字,右角轉換既圓,右直下也呈弓弩形。「司徒」之「司」,右側遽然下彎,有拙態,「神道」之「道」字的結體也錯互示拙。七十歲以後,柳公權書也在變化。此碑與其相近風格者如《苻磷碑》、《魏公先廟》、《劉沔》、《馮宿》均有「斂才就範,終歸淡雅」之風范。 9.《魏公先廟碑》(852年,七十五歲) 唐崔玙撰,柳公權書,正書三十六行,行六十字,原在西安。碑斷石散,磨泐不全,初拓僅五石。立碑年月不明,王昶《金石萃編》以為在咸通末(874),《寶刻類編》以為大中六年(852)。此碑崔文庄雅,柳書遒勁,細看已達淡雅之境。其筆畫頗有俯仰之態,如「上」字、「五」字之橫;結字頗取傾仄之勢,如「事」、「國」重心偏右;又如「食邑五百」這行,讓左避右,均可玩味。 10.《高元裕碑》(853年,七十六歲) 柳公權書,蕭鄴撰文,在河南洛陽,碑高一丈一尺余,廣四尺,楷書三十三行,行七十九字。額篆書「大唐故吏部尚書贈尚書右僕射渤海高公神道碑」,四行,二十字。康有為曰:「《高元裕碑》有龍跳虎卧之氣。」(《廣藝舟雙揖》)清楊守敬《學書邇言》雲:「《高元裕》一碑,尤為完美,自斯厥後,雖有作者,不能自辟門戶矣。」「龍跳虎卧」是喻其書法之雄強有力。後者稱其完美,已達爐火純青之境界。 11.《復東林寺碑》(857年,八十歲)

2. 關於柳公權的資料

成為第2位粉絲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二十九歲時進士及第,早年曾任秘書省校書郎,並入李聽幕府。於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書,長在朝中。共歷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稱「柳少師」。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權去世,年八十八,追贈太子太師。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傳世。柳公權亦工詩,《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詩外編》存詩一首
編輯於 2020-11-30

3. 柳體的創始人是柳公權還是柳宗元

柳公權

柳公權( 778-865 ),唐朝最後一位大書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宮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他二十九歲進士及第,在地方擔任一個低級官吏,後來偶然被唐穆宗看見他的筆跡,一時機為書法聖品,就被朝廷召到長安,那時,柳公權已四十多歲。穆宗嘗問柳公權用筆之法,公權答雲:「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時穆宗荒縱,為之改容,悟其筆諫也。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視,他官居侍書,長在朝中,仕途通達。他書法初學王羲之,以後遍閱近代書法,學習顏真卿,溶匯自己新意,然後自成一家,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為後世百代楷模。 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書貴瘦硬方通神」他的楷書,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柳公權享年八十歲,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歷唐代宗大歷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最後以太子少師死於任上。

柳公權的傳世作品很多。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其中《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神策軍碑》最能代表其楷書風格。柳公權的行草書有《伏審》、《十六日》、《辱向帖》等,他們的風格仍繼承王家風格,結體嚴謹,瀟灑自然。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

4. 柳公權是誰

柳公權( 778-865 ),唐朝最後一位大書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宮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他二十九歲進士及第,在地方擔任一個低級官吏,後來偶然被唐穆宗看見他的筆跡,一時機為書法聖品,就被朝廷召到長安,那時,柳公權已四十多歲。穆宗嘗問柳公權用筆之法,公權答雲:「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時穆宗荒縱,為之改容,悟其筆諫也。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視,他官居侍書,長在朝中,仕途通達。他書法初學王羲之,以後遍閱近代書法,學習顏真卿,溶匯自己新意,然後自成一家,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為後世百代楷模。 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書貴瘦硬方通神」他的楷書,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柳公權享年八十歲,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歷唐代宗大歷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最後以太子少師死於任上。

柳公權的傳世作品很多。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其中《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神策軍碑》最能代表其楷書風格。柳公權的行草書有《伏審》、《十六日》、《辱向帖》等,他們的風格仍繼承王家風格,結體嚴謹,瀟灑自然。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

5. 柳公權寫過哪些碑貼

柳公權的傳世作品很多。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其中《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神策軍碑》最能代表其楷書風格。柳公權的行草書有《伏審》、《十六日》、《辱向帖》等,他們的風格仍繼承王家風格,結體嚴謹,瀟灑自然。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

6. 柳公權簡介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柳公權二十九歲時進士及第,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稱「柳少師」。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權去世,年八十八。獲贈太子太師。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傳世。柳公權亦工詩,《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詩外編》存詩一首。



(6)柳公權傳世擴展閱讀:

後世紀念

柳公權墓在耀州區阿子鄉讓義村北約1公里處。東西82米,南北64米,圜丘。柳公綽墓在東,柳公權墓在西,相距46米。墓前各立石碑1通。1碑上款楷書「賜進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陝西巡撫畢沅書」,中行隸書大字「唐兵部尚書柳公公綽墓」,下款楷書「

大清乾隆歲次丙申孟秋知耀州事張鳳鳴立石」;另一通上、下款與前碑相同。中行隸書大字「唐太子師河東郡王柳公公權墓」。碑距墓丘均5米。1956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陝西省文物事業管理局批准成立柳公權墓文管所。


7. 柳公權的許多資料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並與趙孟覜、顏真卿、歐陽詢合稱「楷書四大家」。
[編輯本段]作品特色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獨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權的書法有「柳體」之稱。
[編輯本段]著名作品

柳公權一生書碑特多,在此,就他的一些代表作品作些介紹:
1.《金剛經刻石》(824年,四十七歲時) 柳公權正書,刻為橫石,共十二塊,每行十一字,原石毀於宋。唯一唐拓本發現於敦煌石窟,現藏巴黎博物館。此為柳書早期代表作。其下筆精嚴不苟,筆道瘦挺遒勁而含姿媚;結體縝密,以縱長取形,緊縮中宮,開展四方,清勁而峻拔。「柳骨」於此可初識,而柳集眾書於此亦可知。宋董逌雲:「誠懸書金剛經,柳玭謂備有鍾(繇)、王(羲之)、歐(陽旭)、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之體。今考其書,誠為絕藝,尤可貴也。」(《廣川書跋》)
2.《李晟碑》(829年,五十二歲時) 碑在陝西高陵縣,碑連額高一丈四尺二寸,寬五尺八寸二分,三十四行,行六十一字。裴度撰,柳公權正書,並篆額。此碑明代已多漫漶,近拓石花滿布。清孫承澤《庚子消夏記》雲:「字雖剝落,然一看挺拔不群之概,尚可捫而得之也。」與《金剛經》相比,加強了斬釘截鐵、稜角分明、點畫爽利森挺、挺拔不群之概。但是有些地方結字顯得拘謹,局促。
3.《回元觀鍾樓銘並序》(836年,五十九歲時) 石橫置,四十一行,行二十字,邵建和鐫刻。1986年11月出土於西安市和平門外。此碑風神爍爍,一筆不苟,其用筆重骨力,以方筆為主,輔以圓筆,勁利清健。其結構往往錯位中求變化,比如左右結構的字「蹲」、「鍾」、「樓」等將左邊偏旁往上挪,形成左短右長的結字法,在不平衡中求韻趣。柳書向又一縱深漸進。
4.《馮宿碑》(837年,六十歲時) 王起撰,柳公權書並篆額,正書,四十一行,行八十三字,石存西安碑林。其書爽利快健,神采飛揚。似乎在預示一種更為精煉的「柳體」即將孕育而出。就在此後的五六年中,《玄秘塔》、《神策軍》便相繼問世,成為千年楷書的典則。《庚子消夏記》引楊用修語雲:「誠懸《馮尚書碑》亞於(虞世南)《廟堂碑》。」《石墨鐫華》雲:「此碑柳書結字小差勝《玄秘塔碑》,尚不堪與薛稷雁行。楊用修雲亞於《廟堂碑》,過矣。」
5.《苻璘碑》(838年,六十一歲時) 李宗閔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邵建和鐫字。三十一行,行六十二字,碑高一丈,寬四尺五寸三分,為柳碑中最顯要者。石在富平縣,「十年動亂」中被毀。此碑歷代享有盛名,《金石錄》、
玄秘塔碑《寶刻類編》、《集古求真》等均有著錄。此碑與《馮宿碑》字雖較小於《玄秘塔碑》,但同樣魄力雄渾,字法深厚,結構縝密,神理駿發。孫承澤《庚子消夏記》雲:「其書亦帶有嬋娟不勝羅綺之致。」此謂雄渾中有秀媚之色。
6.《玄秘塔碑》(841年,六十四歲時) 裴休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邵建和、邵建初鐫刻。共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石存西安碑林。清王澍《虛舟題跋》雲,「誠是極矜煉之作。」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稿》雲:「此碑柳書中最露筋骨者。」其骨力矯健,筋骨特露,剛健遒媚;結字瘦長,且大小頗有錯落,巧富變化,顧盼神飛,行間氣脈流貫。全碑無一懈筆,可謂精絕。
7.《神策軍碑》(843年,六十六歲時) 此碑崔鉉撰文,柳公權奉敕書,記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軍事。碑立於皇宮禁地,不能隨便傳拓,因此流傳較少,北京圖書館藏有北宋之拓本。此碑和《玄秘塔》相隔二年,總體風格相近,法度謹嚴,精魄強健,然而也有細別。《玄秘塔》極勁健,此碑則雄厚;前者極露筋骨,後者凝煉溫恭;前者較遒媚,後者則較端重。此碑刻工也極精,或認為柳書傳世最佳者。孫承澤說:「書法端勁中帶有溫恭之致,乃其最得意之筆。」柳公權的楷書中以《神策軍碑》、《玄秘塔碑》影響最深遠。
8.《劉沔碑》(848年,七十一歲時) 柳公權書,韋博撰,元度摹勒並篆額,楷書三十七行,行六十五字。此碑字體偏小,但書體勁秀。楊守敬《學書邇言》注意到其「淡雅」特點。細察其碑多用圓筆,如「國」字,右角轉換既圓,右直下也呈弓弩形。「司徒」之「司」,右側遽然下彎,有拙態,「神道」之「道」字的結體也錯互示拙。七十歲以後,柳公權書也在變化。此碑與其相近風格者如《苻磷碑》、《魏公先廟》、《劉沔》、《馮宿》均有「斂才就範,終歸淡雅」之風范。
9.《魏公先廟碑》(852年,七十五歲) 唐崔玙撰,柳公權書,正書三十六行,行六十字,原在西安。碑斷石散,磨泐不全,初拓僅五石。立碑年月不明,王昶《金石萃編》以為在咸通末(874),《寶刻類編》以為大中六年(852)。此碑崔文庄雅,柳書遒勁,細看已達淡雅之境。其筆畫頗有俯仰之態,如「上」字、「五」字之橫;結字頗取傾仄之勢,如「事」、「國」重心偏右;又如「食邑五百」這行,讓左避右,均可玩味。
10.《高元裕碑》(853年,七十六歲時) 柳公權書,蕭鄴撰文,在河南洛陽,碑高一丈一尺余,廣四尺,楷書三十三行,行七十九字。額篆書「大唐故吏部尚書贈尚書右僕射渤海高公神道碑」,四行,二十字。康有為曰:「《高元裕碑》有龍跳虎卧之氣。」(《廣藝舟雙揖》)清楊垃圾守敬《學書邇言》雲:「《高元裕》一碑,尤為完美,自斯厥後,雖有作者,不能自辟門戶矣。」「龍跳虎卧」是喻其書法之雄強有力。後者稱其完美,已達爐火純青之境界。
11.《復東林寺碑》(857年,八十歲時)
東林寺,在寺里齋堂地下發現了一塊唐代書法家柳公權所寫的《復東林寺碑》,堪稱稀世之珍品。

8. 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作品能夠傳世的原因是什麼

在我國書法史上,論書體在民間家喻戶曉者,當屬中晚唐的「顏柳」二體楷書。「顏筋柳骨」人人皆知。大概因其規范性、民俗性、普及性,所以千百年來成為人們學書啟蒙的楷范。
顏真卿(709~785),祖籍琅邪(今山東臨沂縣),五世祖顏之推時遷居京兆萬年縣(今西安市),字清臣。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考中進士,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任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
在字的用筆上,他採取了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粗筆中畫飽滿,出鋒處又強調鋒芒,使每個字都具有厚度,甚至給人以浮雕感。顯示出正直、質朴、倔強的風格。
在字的結構上,他將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正而不拘,左右對稱,端莊平穩,氣勢開張,表現出雍容大方,開闊雄壯的氣概。
在通篇章法上,他採取行與行,字與字之間排列比較緊密,全篇布局顯得氣韻生動、充實茂密,字里行間洋溢著大氣磅礴,多力豐筋的大唐氣象。
他的行草書,遒勁鬱勃,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是繼「二王」之後為行草開一生面。
柳公權(778~865),字誠懸,京兆華原(陝西耀縣)人。憲宗元和初進士,累拜侍書學書,工部侍郎,太子少師,後以太子太保致仕,封河東郡公,故又稱柳河東。
他書法初學王羲之,後又學歐、顏。他的書法既繼承了顏體雄壯的特點,又吸收了初唐的俊秀書風,書法結體勁媚,自成一家,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

熱點內容
完美緣怎麼用 發布:2021-03-16 21:51:05 瀏覽:903
陸貞傳奇百度影音59 發布:2021-03-16 21:51:04 瀏覽:613
全民奇跡26無限鑽石sf 發布:2021-03-16 21:51:02 瀏覽:654
夢幻手游大神 發布:2021-03-16 21:49:52 瀏覽:928
dnf女聖職者本子 發布:2021-03-16 21:47:35 瀏覽:170
昆明新開商場 發布:2021-03-16 21:43:27 瀏覽:797
捉鬼傳奇 發布:2021-03-16 21:43:12 瀏覽:816
微服私服 發布:2021-03-16 21:42:11 瀏覽:340
風雲之龍耀九州私服 發布:2021-03-16 21:41:57 瀏覽:525
北魏傳奇之宏圖恨 發布:2021-03-16 21:40:46 瀏覽:894